分卷閱讀95(第2/2 頁)
是又有刺客藉著武舉來行刺,這豈不是大開方便之門?
要知道許多六國貴族本就有養遊俠養劍客的風氣!
嬴政卻對此非常淡定:“六國貴族能給他們的,朕能給他們更多。”
不是每個劍客都是荊軻,世人所求,無非功名利祿,而他,向來能信人。
到時候人才落到他手上,還是誰的人就不一定了。
嬴政眼神瞥向默不作聲的尉繚,嘴角微微一勾。
尉繚:“…………”
懂了,看上就跑不掉,跟他一樣。
【說回武舉,武舉和殿試是武皇的創舉,後世多有學習。
宋太祖趙匡胤是武將出身,並且一直渴望收復幽雲十六州,因此在世時就開設了武舉,來提拔優秀的武官。
宋朝的武舉,結合了武舉和殿試,有了武舉殿試,聽起來是不是更厲害更不錯了?
但是沒有。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宋太祖時期要求全國各地選拔武學人才來參加武舉,結果最後送上的三百人只有一人符合要求,讓趙匡胤大怒。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這並非是趙匡胤苛刻,而是因為這一時期的“推舉”不如科舉公正,“推舉”權力掌握在地方官吏和大員手上,類似九品中正制,地方會故意把持人才。
哪怕趙匡胤創造一個寒門武學人才上升的途徑,地方上故意不配合也是徒勞。】
天幕如此詳細的一番解釋,頓時讓民間許多自認是武學奇才的男子義憤填膺。
“原來陛下也不是那麼不重視我們,是地方上的狗官故意不讓我們參加武舉!”
“我說太祖皇帝也是武將,怎麼可能不重視武將,原來只是地方官黑心!”
本就容易衝動的遊俠們憤怒地提著弓箭:“看我殺了那狗官!”
地方上的官吏、豪族,齊齊躲在家中不敢出門。
沒辦法,誰家沒有幾個不愛讀書的紈絝,走科舉註定考不上,那麼走走武舉,混個一官半職也算是未來不用操心。
所以推舉武才時,都從自家推,主打一個肥水不流外人田。
誰曾想,陛下大怒,寧願要求不達標就不要也不肯遷就,還被天幕這麼一曝光,再出門都可能捱打。
【宋仁宗時期開辦武學,重興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