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不要臉的人(第1/2 頁)
江倚樓瞪大眼睛說:“滾滾滾!誰耐心管你的事!”
她深深地覺得生了這麼一個糟心的兒子真的是倒了八輩子的大黴,但是再倒黴這也是她兒子!
她罵完後卻又說:“老孃真是上輩子欠你的!”
方弦之立即誇他媽:“我就知道我媽最疼我!以後也一定會是這個世上最好的婆婆!”
江倚樓卻覺和她可能會是這個世上最慘的婆婆,因為媳婦還沒有進門,兒子就心心念唸的全是媳婦。
她感嘆道:“之前覺得你這孩子哪都有好,學習成績好,也懂人情世故,就是在感情方面不開竅,從來就不會正經看哪家女孩子一眼,我真的以為你這輩子很可能要打光棍的。”
“誰曉得你不開竅還好,一開竅就是媳婦奴,我真是命苦才生了你這麼個混帳玩意!”
這種話方弦之最近經常聽,也知道自家老媽的性格,只是嘴裡抱怨幾句,在大事上還是拎得清的,也不會因為這些去為難景燕歸。
他看著江倚樓說:“媽,我去帝都後會想你的。”
只這一句話,就讓江倚樓紅了眼眶,罵了句:“討厭的小兔崽子。”罵完後就鑽進廚房抹眼淚去了。
方弦之的眼裡透出了幾分笑意,只是想到景大姑的事情,他有眼裡就有了幾分冷意,他決定在他回帝都之前解決掉這件事情。
要解決這件事情就需要弄明白景大姑想把景燕歸塞給誰,又有什麼樣的計劃。
這事別人要查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對方弦之而言卻不難,景燕歸忙著製藥的這幾天,這件事情他也查出了個大概有眉目。
九月一號,學校正式開學,景燕歸的第一批藥制好了,方弦之帶著她去慶安堂送藥。
因為藥的數量有點多,景燕歸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制好,所以這一批她先送兩千瓶過去,再順便從慶安堂抱個大陶鍋回來。
景燕歸之所以再去慶安堂拿鍋是之前的那個不夠用,按那速度,這一萬瓶的藥她得制上一個月,多一口鍋時間能縮減一半。
她也託蘇柏青幫她定幾口大陶鍋,只是那種鍋現在用的人很好,都是特製的,做起來也需要時間,所以只能暫時先從慶安堂裡借。
景燕歸和方弦之把藥搬上車之後,隔壁就有鄰居過來問:“燕歸,這是又往城裡送貨嗎?”
景燕歸笑著點頭:“是啊,您有什麼東西讓我捎回來的嗎?”
銀山村距市裡路途不算近,走路過頗為費力,以前景燕歸每次進城的時候總有村民讓她捎點東西回來,她只要時間來得及,都會幫著捎帶。
那鄰居笑著讓她給帶幾個飯碗回來,她笑著答應了過來,都不用問帶什麼花色,因為市面上賣的碗就那兩種,一種白底藍花,一種花底紅花,藍花的是菜碗,紅花的是飯碗。
那鄰居說完,旁邊又有幾個鄰居聽到動靜後也過來找她帶東西,都是日常的小物件,她一一應了下來。
等這邊說好了,方弦之也把藥往車上裝了個七七八八,臨出發時,楊晚秀和往常一樣讓她路上小心一些,景小姑則給她和方弦之一人塞了幾個家裡剛做的南瓜餅。
車上裝的東西有點多,又都是玻璃瓶,這年頭的路也比不得二十年後的柏油路,都是石子路,有點顛,所以方弦之開得很慢。
因為開得慢,路上又遇到很多村民,村民們都相互認識,互相打了個招呼。
等到方弦之把車開出銀山村的時候,幾乎全村的人都知道今天景燕歸又進城送藥了。
景燕歸往城裡送藥到底賺了多少錢他們是不知道的,但是楊晚秀最近隔三差五的就會去割塊肉吃的事情卻是全村皆知的事,面上不說什麼,背地裡說酸話的人卻不少。
對於這些景燕歸也知道,但是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住在村裡就是這樣,誰家有一點事不用多大的功夫就會傳得人盡皆知。
她之前想搬進城裡住,這樣製藥送藥也更加方便,只是景中意和楊晚秀在銀山村生活了一輩子,對土地又有著極大的熱情,不太願意進城,於是她搬進城的事情只能暫時放下。
劉春花這幾天一直注意景燕歸的動向,這會見方弦之又開著車往城裡路,之前又見他們往車上裝東西,她就知道今天景燕歸要去城裡送貨。
劉春花立即火急火燎地跑到村裡的小賣部那裡給景大姑打電話通風報信。
景大姑一接到電話立即就給吳大成打電話,吳大成接到電話後鬆了一口氣,原因無他,餘思野今天又問了這事,他也不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