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趙閣老搖身一變,成為了朝廷的中流(第1/2 頁)
趙京猶如一隻鬥敗了的公雞,步履蹣跚的向後宅走去,找到他那把心愛的搖椅,躺在上面優哉遊哉的搖了起來。
躺在搖椅上慢慢搖,已經成為了趙京日常的主旋律,為官數十載,他早已過慣了風雨飄搖的日子,每天活在算計與被算計之中,讓他對這種飄忽不定的感覺有著一種近乎於痴迷的執著與嚮往。
執著於權利帶來的豐厚回報,嚮往著將屬於自己的那份權利永遠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趙京對趙東樓的掌控力度也變得越來越低,趙東樓經常不經請示擅自行動的行為令他感到萬分惱火的同時,卻又無可奈何,因為趙東樓是他唯一的兒子。
趙東樓是當今天下數得上號的聰明人,可他的聰明大多都用在了陰謀詭計上,他是典型的幹正事啥也不是,但是做起歪門邪道來卻又極其的聰明,這與他的性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是一個急脾氣,似他這種囂張跋扈慣了的人,大多都沒什麼耐心,若是沒有趙京經常替他善後,他早已死上十幾回了。
書房內。
南宮烈與一臉怒容的趙東樓相對而坐。
趙東樓感到十分的委屈,他手指大門的方向,強壓著心頭的怒火,低吼道:“爹他好歹也是內閣首輔,竟被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使喚的好似家奴一般,你說說,自三皇五帝以來,何曾有過這樣的事情?這叫什麼事兒啊?”
南宮烈一臉無奈的輕嘆一聲,道:“形式比人強,恩相也無可奈何,大人理應多多理解才是。”
“我理解個屁。”趙東樓拍案而起,道:“若不是有我們父子為他們遮風擋雨,這大周的天下,還指不定會亂成什麼樣子哪!”
南宮烈心頭一驚,連忙衝趙東樓擺了擺手,道:“大人請慎言,小心隔牆有耳。”
趙東樓冷哼一聲,道:“大不了人頭落地,我行的端坐的正,有什麼好怕的。”
趙東樓嘴上雖然這麼說,但他說話的聲音卻明顯放低了許多。
南宮烈微微一笑,故意不去戳穿趙東樓的那點小心思,於是換了一個話題,道:“咱們或可在太子登門一事上做些文章。”
發過一通邪火之後,趙東樓也終於漸漸的平復了心情,他點了點頭,眯眼道:“便隨了太子的意吧。”
翌日。
太子駕臨趙府之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傳遍了朝野內外,清流震驚了,奸黨沸騰了,各方勢力均在私下揣摩著太子的這一舉動是否帶著某種政治目的?難道趙氏一族繼得到當朝天子的青睞後,又得到了太子爺的賞識?
太子府。
今天是楊文和入宮給太子做經講的日子。
楊文和早早便來了東宮,仍舊如往日一般的給李壽做經講。
大約講了一個半時辰左右,到了下課的時間,李壽起身來到兵器架前,取下繡春刀,準備出門。
這時楊文和卻淡淡的說了一句:“《孟子》卷八離婁章句下八有言: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不知此言作何註解?”楊文和說著,抬頭看向正欲出門的李壽。
“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也。”李壽淡淡的回了一句,旋即將繡春刀系在腰間。
這看似驢唇不對馬嘴的回答,卻令楊文和感到十分的滿意,因為他已經從李壽的回答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李壽行至門前,回身看向楊文和,又重複了一遍自己剛剛說過的話,道:“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也。”
楊文和聞言一怔,旋即默默地點了點頭,目送著李壽離開了東宮。
李壽的第一句話,是為了讓楊文和安心:我與趙京毫無交集,楊師傅大可放心。
李壽的第二句話,是在警告楊文和以及他身後的清流:朝廷需要的是能幹實事的官員,而非只會勾心鬥角的尸位素餐之徒。
楊文和打小就是神童,他自然聽出了李壽的言外之意,此時的楊文和,已經隱隱的感到李壽將會成為一位有道明君了。
正當朝野內外議論紛紛之際,雍景卻好似完全置身事外的沒事人一般,仍在西苑的精舍裡我行我素的修仙嗑藥。
高庸已將李壽蒞臨趙府的事情如實彙報給了雍靖。
雍靖聞言之後,卻也只是微微一笑,說了句:“知道了。”
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老話說得好,知子莫若父,他十分了解李壽的性格與脾氣,他深知李壽與趙氏父子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
雖然李壽生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