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糧齊(第2/2 頁)
富五車、博聞強識,身為李家族長的李老太傅尤甚,所以先帝曾聘其為太子少傅,直至今上登基,封其一品太傅的榮銜。
許是李家榮光太過,李老太傅自被封太傅之後,便深居簡出,極少參與朝堂事務,李家子弟也都漸漸淡出人們視線。
直至前段時間李家大公子和小姐參加長公主府踏春宴,大家才又記起了曾經的李家。
而現在,李老太傅竟親自出山,公然帶頭捐糧,還作下那樣一篇文辭精彩、以理服人的文章。
一時間,無論是權貴世家還是文人學子,甚至受過李家恩惠的普通百姓們紛紛為之嘆服。
於是不過一日,戶部衙門前後左右的通道皆被圍了個水洩不通,全都是來送糧的。
有車馬,也有扛著糧食的人。
有更直接的,以當下糧食市價折算了銀錢送過來。
戶部好容易點清錢糧,上報到皇帝面前時,皇帝也震驚了。
竟是直接湊夠了北地軍糧的一大半!
皇帝再次意識到,世家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有時候甚至超越了皇權。
心底不由生出濃濃的擔憂,但是他也明白,一味打壓世家並非上策,而是要在皇權和世家中尋求平衡。
當然,也不能讓世家肆意壯大,威脅到皇權和百姓的利益,比如王家,比如京家。
遠在太原的王布廖此時才收到自家兒子的來信,而李老太傅那篇文章也經眾人之口傳到了太原。
王布廖當場就摔了杯子,王清源那個蠢貨,好歹也當了這麼多年禮部侍郎,眼界卻還只有米粒兒大小。
王家故意抬高糧價的事皇帝早晚會知道,但若是這時王家懂得讓利,隨便捐個幾萬石糧食,便能平息皇帝怒火。
屆時他們錢也賺了,名也賺了,這樣一舉兩得的好事,王清源竟也看不透,還要寫信來問他。
當真是蠢到家了。
待此事過後,皇帝怕是會跟他們算總賬,王家很長一段時間估計都沒好日子過了。
思來想去,王布廖還是決定亡羊補牢,親自讓人送了五萬石糧食去京城。
只是等這批糧食到京城時,國庫甚至各大糧鋪都不再需要了。
當然,這是後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