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回 樊希怡之死(第1/2 頁)
昏君顫聲問道:“樊將軍,汝欲何為?”樊希怡劍尖輕點地面,冷聲道:“吾等非為私仇而來,只為清除朝中奸佞,還朝堂以清明。汝若從此洗心革面,勤政愛民,吾等亦可饒你一命。”
那昏君聞言,如獲大赦,忙道:“朕……朕必當改過自新,勤理國事,以慰將軍在天之靈。”言罷,伏地叩首,狀若癲狂。
樊希怡見狀,心中五味雜陳,知此人雖口頭應允,然本性難移,終非長久之計。遂揮劍斬斷殿前龍柱,厲聲道:“此柱已斷,若再不改,汝頭亦將如此柱!”
昏君渾身一顫,連連稱是。樊希怡遂命冥九、江玲二人,將朝中殘餘奸佞一一清除,以正朝綱。
是日,朝堂之上,血雨腥風,終得平息。樊希怡等人,手持長劍,屹立殿前,威風凜凜。眾臣皆驚,紛紛叩拜,稱頌其忠義。
然樊希怡心中,卻無絲毫喜悅。回首往昔,自己一心為國,卻遭奸臣陷害,險些喪命。今雖得報大仇,然朝廷之腐敗,已入膏肓,非一日之功可除。
冥九見狀,上前勸道:“將軍,今奸佞已除,吾等當功成身退,勿再涉此亂世。”江玲亦道:“將軍,吾等已疲於奔命,願與將軍一同歸隱,遠離塵囂。”
樊希怡聞言,沉默片刻,終道:“汝二人所言極是,吾亦不願再涉此紛爭。然吾等既已踏入此途,便需將此事做個了斷。”
言罷,樊希怡轉身面向昏君,道:“陛下,吾等願助你一臂之力,重整朝綱,然吾等亦有條件。”
昏君忙道:“將軍請降,朕必當應允。”樊希怡道:“其一,需立太子以安社稷;其二,需選賢任能,罷黜奸佞;其三,需勤政愛民,勿再沉迷酒色。”
昏君聞言,雖心中不願,然亦知此乃當下唯一出路,遂一一應允。樊希怡見狀,心中稍慰,遂命冥九、江玲二人,協助朝臣,整頓朝綱。
自此,朝堂之上,風氣漸正,百姓亦得安寧。然那昏君,雖表面應允,心中卻仍懷戒備,暗中命人監視樊希怡等人。
樊希怡等人,心中亦明此理,然念及國家社稷,終未有所動作。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又是一載春秋。
一日,朝會上,忽有邊疆急報,言有外敵入侵,勢如破竹,邊關告急。昏君聞訊,大驚失色,忙問眾臣:“何人可領兵出征,以御外敵?”
眾臣皆低頭不語,唯有幾位武將,面露難色。昏君見狀,怒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汝等平日食君之祿,今國家有難,卻皆成縮頭烏龜!”
言罷,昏君目光掃過樊希怡等人,心中一動,忙道:“樊將軍,汝武藝高強,忠義無雙,朕命汝領兵出征,以御外敵。”
樊希怡聞言,心中冷笑。然念及國家大義,終道:“陛下,吾雖已厭倦朝堂紛爭,然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吾願領兵出征,以御外敵。”
昏君聞言大喜,忙命人備齊兵馬,送樊希怡出征。樊希怡遂領兵數萬,浩浩蕩蕩,奔赴邊疆。
邊疆之上,戰火連天,硝煙瀰漫。樊希怡率軍奮勇殺敵,所向披靡。然敵軍亦是勇猛異常,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
一日,樊希怡率軍與敵軍激戰於野,雙方殺得難解難分。忽有敵軍將領,手持長槍,直奔樊希怡而來。樊希怡見狀,揮劍迎戰。
二人在陣前你來我往,鬥得難解難分。忽有敵軍暗箭偷襲,樊希怡躲閃不及,左臂中箭。然其神色不變,揮劍更猛,終將那敵軍將領斬殺於馬下。
然此戰過後,樊希怡亦是身受重傷,軍中士氣低落。樊希怡見狀,心中焦急,遂命冥九、江玲二人,率軍突圍,以求援兵。
冥九、江玲領命而去,樊希怡則率殘部堅守營地。然敵軍勢大,樊希怡終是力不從心,營地終被敵軍攻破。
樊希怡身受重傷,無力再戰,遂被敵軍俘虜。敵軍將領見樊希怡英勇異常,心生敬佩,欲勸其投降。
樊希怡冷笑道:“吾乃大宋忠臣,豈會降汝等蠻夷之輩!”敵軍將領聞言大怒,欲將其斬殺。
然此時,忽有探子來報,言冥九、江玲已率援兵趕到。敵軍將領聞訊大驚,忙命人將樊希怡押往後方,以防其被救。
樊希怡被押至敵軍後方,心中悲憤交加。回首往昔,自己一心為國,卻屢遭奸臣陷害,今又身陷敵營,生死未卜。
然其心中,卻無絲毫悔意。知天命不可違,然忠義之心,至死不改。遂閉目凝神,以待天命。
是夜,月黑風高,敵軍營地之中,忽起大火。樊希怡被押至一處空地,見火光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