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十八位封建領主的光子說(第3/12 頁)
響起,打破了周圍的沉寂,他的面容雖不討喜,但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劉備微微一笑,目光溫和而深邃:“風暴之中,方能顯現真金。我輩武者,當以不變應萬變,正如你所言,力之平衡,乃世間至理。”
“哼,平衡?”孔融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若真是如此簡單,又何須我等在此苦守?劉備,你可知,智者與愚者的差別,往往在於對‘力’的理解與運用。”
“孔兄所言極是。”陶謙插話進來,聲音溫和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堅定,“但平衡非靜止,而是動態中的和諧。正如這營地,雖遭攻擊,但在劉備將軍與丹陽勇士的共同努力下,正逐步恢復秩序。”
“恢復?還是掩蓋?”孔融的語氣中帶有一絲挑釁,“真正的平衡,需直面問題,而非僅僅解決表面現象。比如,你我之間的信任,又該如何建立與維持?”
劉備聞言,神色未變,反而更加誠懇:“信任,如力之相互作用,需雙方共同施力,方能穩固。我願以誠待人,孔兄若有所疑,不妨直言。”
“好!那我便直言不諱。”孔融身形一震,眼中閃過決絕,“劉備,你雖為漢室之後,但在這亂世之中,憑何保證能護佑一方平安?”
“憑心,憑志,憑手中之劍。”劉備緩緩起身,目光如炬,“更憑你我這樣的智者、勇者,共同攜手,以力之平衡,創造一個新的秩序。”
“哈哈,好一個憑心憑志!”孔融大笑,先前的緊張氣氛一掃而空,“劉備,我孔融雖醜,但眼光卻不差。今日之後,我泰山縣願與你平原郡互為犄角,共謀大業。”
“如此甚好。”劉備點頭,眼中閃過一抹欣慰,“孔兄,陶公,讓我們以茶代酒,共慶此盟。”
三人舉杯相碰,茶香四溢,彷彿連空氣中都瀰漫著一股新的力量,那是信任的力量,是合作的力量,更是平衡的力量。
“力之平衡,非一日之功。”牛頓第三定律在一旁默默觀察,心中暗自思量,“但今日之盟,或可成為亂世中的一抹亮色,引領我們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夜色漸深,營地中的燈火逐漸熄滅,但在這片黑暗之中,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悄然生長,它基於理解,基於信任,更基於對“力”的深刻理解與運用。而這一切,都始於今夜,始於孔融、劉備與陶謙之間的這場對話,以及他們共同追求的——力之平衡。
陶謙沉吟片刻,目光在劉備與孔融之間來回遊移,最終緩緩開口:“我陶謙,雖非大能,但保護一方百姓,乃我輩職責所在。劉備將軍,若您不嫌棄,我願以泰山縣知事之位相托,共同守護這片土地。”
劉備聞言,眉頭微皺,隨即舒展,笑道:“陶公此言,劉備受寵若驚。若真能得陶公相助,共守泰山縣,實乃劉備之幸。只願我等能齊心協力,共克時艱。”
孔融在一旁聽得真切,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劉備將軍,陶公之意已明,你我之間,只需一個點頭,便可成就一番事業。切莫因小失大,誤了大局。”
劉備目光堅定,望向孔融:“孔兄放心,劉備並非不明事理之人。只要是為了大局,為了百姓,我必當全力以赴。”
“好!”孔融拍手稱讚,“如此,我們三人便算是達成了一致。劉備將軍,你只需不違揹我們的共同立場,泰山縣知事之位,便是你的囊中之物。”
劉備點頭表示同意,心中卻暗自思量:孔融此人,雖為學者,但言辭之間,卻透露出不容小覷的力量。此次提議,若我拒絕,恐怕會得罪於他,對日後大業不利。
“孔兄,泰山縣的情況,我雖不甚瞭解,但也知青州之地,歷來匪患嚴重。”劉備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向了青州,“黃巾之亂後,青州更是成了土匪的聚集地。我們若要守護泰山縣,必先肅清匪患,還百姓一個安寧。”
孔融聞言,神色凝重:“劉備將軍所言極是。青州之地,匪患確實嚴重。但只要我們三人齊心協力,定能蕩平匪患,保泰山縣一方平安。”
“話雖如此,但土匪之中,也不乏能人異士。”劉備話鋒再轉,語氣中透露出一絲憂慮,“我們若要行事,還需謹慎小心,切莫輕敵。”
孔融點頭表示贊同:“劉備將軍所言極是。我們既要勇敢果決,又要謹慎小心,方能在這亂世之中,闖出一片天地。”
此時,一旁的陶謙也開口了:“兩位將軍,我們既然已經達成一致,便應儘快行動。泰山縣的百姓,還在等待我們的救贖。”
劉備與孔融聞言,相視一笑,共同舉杯:“為了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