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光緒之路:系統掌權 > 第186章 啟智興學

第186章 啟智興學(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張宇意識到,如果要讓朝廷的根基更加穩固,單靠武力與政策還不夠,必須讓百姓們得到教育,擁有更多的見識和選擇。這樣,他們才會更堅定地擁護朝廷的改革。於是,他決定加速推廣教育,以文化興國,使百姓們從根本上接受新的理念。

為了推動這個計劃,張宇召集了幾位負責教育的大臣以及沈清言,召開了一場關於教育改革的密議。張宇望著眾人,緩緩開口:“諸位,如今朝廷的政令雖已初步實施,但朕深感民智未開之弊。若想真正改變天下,需以教育為本,讓百姓們能夠讀書識字,知曉禮義廉恥,懂得朝廷的苦心。”

一位年長的禮部尚書深以為然,起身恭敬地說道:“陛下英明,臣以為,推行教育應當分為兩步。首先是對年輕一代的學堂教育,輔之以讀書識禮之法;其次,對成年百姓進行義務講學,向他們普及基本的道理,使他們能分辨是非。”

張宇頷首道:“正是如此。朕想在京城和主要州府設立國學和學堂,以此為核心,逐步向鄉野推廣。但這其中難免會有諸多阻力,尤其是一些士族豪強,他們可能不會支援。清言,你怎麼看?”

沈清言沉吟片刻,答道:“陛下的擔憂不無道理。一些士族對新政早已心存疑慮,倘若我們貿然推行教育,必會觸動他們的利益。依臣之見,不如在部分地區試點,向當地士族宣揚學堂的好處,讓他們的子嗣也入學,帶動當地風氣。”

張宇對此提議十分認同,隨即拍板道:“好,清言,此事由你全權負責,務必在最短時間內製定出試點方案,朕要看到成效!”

沈清言領命後,立即展開行動,他親自挑選了幾個民風淳樸但士族勢力較弱的地區作為試點。與此同時,張宇還撥出大量資金,用於學堂的興建和教員的招募,併發布詔令,凡家境貧寒但天賦出眾的孩童皆可免費入學,以激勵百姓送子求學。

國學的誕生

在張宇的策劃下,京城的第一座國學拔地而起。國學大殿寬闊宏偉,硃紅色的柱子上掛著一幅“學為人本,教以興邦”的匾額,展現了張宇的教育抱負。國學學堂設有四門課程,分別是讀書識字、禮儀孝道、律法基礎以及天下大勢。這四門課程的設立,意在培養新一代忠誠、明理、勤奮的子民。

開學典禮當天,張宇親自到場,鼓勵各地學子珍惜讀書機會,勤學苦練,為朝廷效力。學生們無不熱淚盈眶,紛紛向張宇致謝,許下為國效力的誓言。

張宇看著眼前這些朝氣蓬勃的學子,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之情。這些人將是未來的棟樑之材,而他們所受的教育,必將改變大清的命運。他轉頭對沈清言說道:“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只有當百姓有了知識,才能更好地支援朝廷的改革。”

沈清言眼神堅定,恭敬地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一定盡心竭力,讓更多的百姓能夠接受教育。”

百姓的反應

隨著各地學堂的逐步推行,百姓們的反應逐漸變得熱烈。許多貧苦農民一開始不敢相信,朝廷竟會撥出銀兩,專門給他們的孩子建學堂,甚至不收學費。許多家庭踴躍地將孩子送入學堂,希望他們能夠學到知識,不再受貧困和愚昧的束縛。

然而,這一舉措也引發了部分士族的不滿。他們擔心,一旦百姓們識字明理,他們對權力的依賴性將下降,自己的權勢可能受到威脅。部分地方計程車族甚至聯合起來,試圖阻撓學堂的建設,甚至暗中威脅百姓不準送孩子入學。

張宇聞知此事後,頓時大怒,下令嚴查這些妨礙教育改革計程車族。他派出御史進行徹查,凡是阻礙學堂建設計程車族,一律嚴懲不貸。同時,他還發出詔令,凡支援學堂建設計程車族可獲得朝廷賞賜,以此鼓勵更多計程車族配合。

初見成效

在張宇的強硬態度下,阻力逐漸被壓制,各地的學堂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隨著越來越多的孩童入學,各地的文風和民風逐漸得到改善。學堂裡,不僅僅教書識字,還會傳授道德與禮儀,甚至有時候會講解朝廷的新政,使得百姓對朝廷產生了更多的認同感。

張宇得知後,心中大喜,特別派遣大臣前往學堂考察,向那些表現優秀的學生頒發獎賞,以此鼓勵學子們更加努力學習。很快,這些受過教育的學子們成為了各地的骨幹力量,他們不再盲目從眾,而是對朝廷的改革充滿信心,並主動在民間宣傳。

學政的深化

教育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後,張宇決定進一步推動學政的深化。他下令在各州府設立學政機構,專門負責管理和指導各地的學堂。為了確

目錄
綜影視之美強慘的清冷輔助凡骨超級巫師系統,給老子穿越四合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