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群雄逐鹿,風雲再聚(第1/2 頁)
江南的改革初見成效,而北方士族的暗潮也在逐漸被遏制,張宇對改革的推進愈加堅定。然而他深知,士族舊勢力遠非一朝一夕可徹底根除,必須持續加固改革根基。與此同時,他也明白,自己還需要更多賢臣支援這場變革,方能穩步前行。
就在這時,一名太監匆匆入內,向張宇呈上一封來自邊疆的急報。張宇展開奏報,眉頭微皺,沉思片刻後轉向沈清言:“東南邊境傳來訊息,疑有倭國細作不斷潛入沿海城市,四處收集情報,甚至在某些小村鎮挑唆民眾,故意煽動動亂。”
沈清言眼神一沉:“倭國的動作愈發猖獗了。看來江南的穩定讓他們感到威脅,倘若他們持續滲透,只怕會擾亂沿海一帶的穩定。”
張宇思索片刻,點頭道:“朕正計劃整頓沿海一帶,調集軍隊增設守備。然而僅靠武力不足以應對這股暗流,必須在地方官員和百姓中培養忠心之人,將內外勾結之可能扼殺在搖籃之中。”
沈清言躬身領命:“陛下,臣有一計,可逐步穩固沿海民心。”
張宇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沈清言深吸一口氣道:“倘若能在沿海重要關隘與城市,設立‘民防會’,由官府主導並調動百姓力量,每月開展防範培訓,增強邊境防守。同時,選派忠誠勇敢之士組成小隊,密切監控可疑之人,便能有效防止敵探作祟。”
張宇眼前一亮,拍案稱讚道:“妙計!既可以震懾宵小,又可鞏固民心。立即下旨在沿海各地設立民防會,挑選忠心之人專門負責此事。”
沈清言領旨退下,迅速著手挑選合適的人選。
新政之擴充套件
與此同時,張宇的新政逐漸擴充套件到更多區域,尤其是江北一帶,許多百姓都紛紛擁護朝廷的均田政策,不再依附舊有士族,開始自主經營起屬於自己的田地。這一變革使得一些地方官員和中小士族感到不安,甚至有人試圖借民意施加壓力,要求朝廷放緩新政。
在御書房中,張宇接見了幾位來自江北的地方官員,他們帶著奏摺,恭敬地行禮後說道:“陛下,地方士族多有不滿,民心也漸生動搖,臣等懇請陛下,稍緩均田之令,以防動搖民生根本。”
張宇靜靜聽完,表情平靜,但眸中帶著一絲寒意。他看向眾人,聲音冷靜卻不容置疑:“朝廷的改革是為民生計,不是給士族特權之道。朕既然推行新政,就絕不會輕易撤回。倘若有人膽敢阻撓,便是與大清作對!”
聽到這話,幾位官員臉色微變,但不敢再言語,連忙叩首:“陛下英明,臣等必不敢違背聖旨。”
張宇點了點頭,揮手讓他們退下。沈清言見狀,默默走上前,低聲道:“陛下,推行新政,臣知您心中有成竹。但正如您所言,變革之路必然艱辛,不如趁此機會徹底整頓江北,扶植更多忠於朝廷計程車紳,以此削弱士族對地方的控制。”
張宇讚許地看了他一眼:“此言正合朕意。你速速安排下去,務必將此次變革落到實處,且絕不允許任何人暗中阻撓。”
士族的聯合
就在朝廷內部推行新政的同時,許多舊士族也在暗中蠢蠢欲動,他們開始私下結盟,商議如何對抗朝廷。尤其是南方與北方的幾個大士族,因共同利益受到威脅,開始秘密串聯,試圖合力對抗新政。
在一處僻靜的莊園內,數位地方士族家主秘密聚集,彼此低聲商議著對策。為首的一人冷笑道:“朝廷的舉動太過激進,不僅剝奪我們的土地,還削弱了我們的權勢。若再任由其推行,遲早有一天會將我們逼入絕境。”
另一位家主附和道:“是啊,如今江南和江北都已被動搖,我們若再不行動,怕是連立足之地都將不保。”
此時,一位身穿黑衣的青年從角落走出,微微一笑道:“諸位若有意對抗朝廷,倒不妨藉助東瀛之力。我已與東瀛使者接觸,他們願意提供支援,只要我們在國內製造一些動亂,朝廷自顧不暇,便無法繼續推行新政。”
聽聞此言,眾士族家主紛紛露出動容之色,他們原本只是想暗中拖延新政,如今卻有人提議藉助外力,激起了他們內心的野心。
“若真能借東瀛之力,或許能一舉推翻朝廷的新政,還能重掌地方權柄!”一位家主眼神閃爍,似乎被說動了。
青年微微一笑:“只要大家願意合作,日後還怕沒有更大的利益?”
這場密謀在隱蔽中悄然形成,暗流湧動,帶著不可預知的危機。
暗查行動
與此同時,張宇暗中察覺到士族的不安,便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