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大勢所趨(第1/2 頁)
張宇的一系列改革和穩固邊疆的舉措令大清逐漸恢復了活力,尤其是沿海地區的百姓在政府的支援下日漸安穩。然而,他深知,這只是朝廷改革的起點。倭國的退卻並不意味著邊疆的徹底平安,他必須進一步鞏固改革根基,為大清的長治久安鋪設更為堅實的基礎。
這日,張宇在御書房內召集了幾位心腹大臣,計劃下一步的國策改革。他深知,要實現國力的全面復興,僅僅依靠防禦和軍事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教育、經濟等方面同步推進。
擴大教育改革
張宇將目光轉向沈清言,問道:“清言,關於全國範圍內設立學堂一事,籌備得如何?”
沈清言立刻上前回答:“陛下,臣已經擬定了一個全面的學堂推廣計劃,並派遣官員前往各地考察。若要普及教育,不僅需資金,更需師資和教材的支援。我們可以先在江南試點,將基礎學堂分為不同等級,逐步向全國推廣。”
張宇聽後欣然點頭,道:“此事辦得不錯。教育乃百年大計,必須重視。朕還打算設立一所皇家學院,招攬天下有志之士進京深造,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為朝廷所用。”
沈清言微微一笑,補充道:“陛下高瞻遠矚,皇家學院的設立必定會吸引各地的才俊,也能進一步促進大清的文化昌盛。”
張宇滿意地點頭,隨即示意沈清言著手準備,務必挑選德才兼備之人負責學堂事宜。
發展工商業,扶持地方
在討論教育改革的同時,張宇也開始著手規劃商業上的新政。他深知,倭國的富庶源於其工商業的繁榮,而大清雖然地廣物博,卻因內部制度腐化、資源浪費嚴重,始終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於是,張宇決定大力發展工商業,讓地方經濟逐步壯大,以增加朝廷稅收。
“清源,你負責考察各地的工商業發展情況,”張宇轉向清源將軍道,“我們必須改進現有的稅制,放寬對地方商人的政策,讓他們能更安心地做生意。”
清源微微點頭,提出建議:“陛下,商稅方面若能稍作減免,必然會激發商賈的熱情。同時,還可以鼓勵他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對地方的貢獻。”
張宇思索片刻,決定採納清源的提議:“不錯,商稅減免可以暫時實施三年,朕也會撥款支援沿海和江南地區的碼頭和運輸設施建設,改善商道,促進貿易交流。”
在張宇的推動下,一系列鼓勵工商業發展的政策迅速下達,各地的商賈紛紛感激朝廷的寬仁之舉,紛紛擴大經營,甚至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張宇的改革逐步增強了地方的活力,為大清的經濟復甦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剿滅江湖幫派,維穩民間
就在朝廷各項新政逐步推行之際,一股江湖勢力卻在暗中蠢蠢欲動。江南的豪族勢力在新政的推動下漸趨收斂,但朝廷的改制也使得許多幫派利益受損,他們逐漸開始暗中聯合,試圖擾亂治安,以此抗衡朝廷的改革。
這一日,沈清言帶著一份詳細的江湖勢力圖向張宇稟報:“陛下,這些幫派近來在江南一帶尤為猖獗,百姓苦不堪言,官府數次圍剿卻屢屢受挫。臣建議,派遣精銳之兵,剿滅為禍之徒,以還百姓安寧。”
張宇冷哼一聲,臉色微沉,思索片刻後道:“既然這些幫派不識時務,朕也不必再容忍他們。立即派出一支精銳暗衛,與地方官員協同作戰,將這些為禍的幫派徹底剷除。”
沈清言拱手領命,很快著手佈置各項行動。暗衛們分批潛入江南各地,對幫派頭目進行了秘密監視,並開始有針對性地清剿。經過一番縝密的安排,這些幫派勢力終於在朝廷的強力打擊下被瓦解,沿海地區的治安迅速恢復,百姓拍手稱快。
啟用人才,注入新鮮血液
隨著改革的推進,張宇愈發意識到,僅靠朝廷內部的力量無法維持長久的改革成效。於是,他決定廣納賢才,為大清注入新的血液。他頒佈詔令,召集各地的才俊進京,並特地向各地學堂推薦優秀學子,以增加年輕一代參與朝政的機會。
不久之後,一批才華橫溢的學子陸續抵達京城,他們在張宇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抱負,個個朝氣蓬勃,充滿理想。張宇對這些年輕人寄予厚望,安排他們在朝廷各部擔任助理職位,跟隨老臣學習政務,積累經驗。
這批新人很快展現出了驚人的能力,尤其是在處理地方事務、簡化官僚制度上提出了不少新穎的建議。張宇將他們的建議納入朝廷的決策,極大地推動了改革的效率。他也感到無比欣慰,這些新生代人才的加入讓他看到了大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