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邊疆烽火(第1/2 頁)
張宇迅速下達調遣命令,邊疆的訊息不容小覷,突如其來的騷亂打破了原本平靜的朝局。朝堂上,文武百官也都神情凝重,紛紛意識到此事的嚴重性。張宇環視眾臣,眼神堅定而凌厲:“此次調遣新軍援助邊疆,務必迅速平定叛亂,保證百姓安寧。若有任何阻礙,決不姑息!”
楚玉堂出列抱拳,“陛下,新軍雖經過沿海操練,士氣高漲,但邊疆與沿海不同,地勢險峻,水土不服可能影響士兵作戰能力,需提前做好準備。臣請隨軍前往,監督新軍執行任務。”
張宇對楚玉堂的主動請纓感到欣慰,點頭道:“好,楚卿,你即刻整備隨軍物資,與新軍一同出發。務必在十日內抵達邊疆,穩定軍心,保證戰力。”
沈清言則在一旁建議道:“陛下,邊疆多為少數民族聚居之地,習俗複雜,若貿然行事,恐易引發更大沖突。臣以為,需派遣一位熟悉邊疆事務的官員與新軍同行,便於調和當地民心。”
張宇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知道單純依靠武力鎮壓無法根除隱患,必須平穩過渡,使邊疆百姓真正感受到朝廷的關懷。思索片刻,他決定道:“傳朕旨意,召邊疆事務司的官員李承毅即刻入京,朕需親自與他商議此次行動。”
片刻後,李承毅奉命入殿。他是邊疆事務司的高層官員,對邊疆事務瞭如指掌。行禮後,李承毅神情嚴肅地開口:“臣李承毅叩見陛下,聽聞邊疆緊急,臣願為大清之安危盡一份微薄之力。”
張宇點頭,向李承毅說明了邊疆的情況與朝廷的決策,“承毅,朕即將派新軍前往鎮壓叛亂,但朕不想簡單用武力解決。你的任務是協助新軍調解邊疆民情,安撫百姓,避免事態惡化。”
李承毅抱拳道:“陛下,臣深知邊疆民情,願竭盡所能安撫民眾。然北方之地,氣候嚴寒,物資運輸可能受阻。臣請調遣更多藥品與糧草,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意外。”
張宇果斷應允,並下令加派糧草藥品送往邊疆,同時特別下令新軍不得騷擾邊疆百姓,以溫和的態度對待當地民眾,避免引發更多衝突。
幾日後,楚玉堂率新軍出發,李承毅亦隨行。他們一路披星戴月,士兵們嚴陣以待,沿途百姓紛紛駐足,目送新軍離去。百姓們的眼神中充滿了信任和期望,他們知道,這支軍隊是朝廷派來保護他們的,是他們的依靠和希望。
抵達邊疆後,楚玉堂立刻組織士兵安營紮寨,進行適應性訓練,以應對邊疆的嚴寒氣候。李承毅則在附近各村落展開工作,向當地民眾宣講朝廷的決心與善意,並分發糧食和藥品,安撫民心。
新軍將士們在邊疆嚴酷的自然環境中迅速適應,展現出超凡的毅力和耐力。士兵們不僅面對寒風凜冽,還要隨時防範叛亂部落的襲擾。楚玉堂對士兵們的表現感到滿意,時刻提醒他們保持警惕,不可大意。
就在此時,哨兵急報:“將軍,前方發現一小股匈奴騎兵,正快速向村落進發,意圖燒殺掠奪!”
楚玉堂眼中一凜,冷靜地下令:“傳我命令,騎兵迅速出擊,步兵從側翼包圍,不可放走一人!”
新軍迅速行動,楚玉堂指揮騎兵隊以迅猛之勢突襲匈奴騎兵,將敵人完全壓制。匈奴騎兵顯然未料到新軍的反應如此之快,不到一刻鐘便已潰敗四散,連夜逃竄。
戰鬥結束後,楚玉堂巡視戰場,確認無一匈奴騎兵逃脫後,方才收兵。回營後,他命士兵整理裝備,防止匈奴夜間反撲。李承毅則前往村落安撫受驚的百姓,安排士兵分發糧食,修繕受損房屋。村民們對朝廷的保護感激不已,紛紛對新軍讚不絕口。
這場戰鬥讓匈奴部落大為震驚,他們原以為新軍初至邊疆,會因水土不服而失去戰鬥力,未曾想竟如此迅猛凌厲。這一敗,令他們對新軍產生了深深的忌憚,不敢輕舉妄動。
與此同時,張宇在京城收到前線捷報,得知新軍順利平定騷亂,邊疆百姓得以安居,心中大為欣慰。他知道,邊疆問題暫時得以控制,但若要徹底解決,還需長期穩定邊境,確保百姓免受騷擾。
為此,他召集朝中重臣,商議邊疆政策的長遠規劃。張宇開門見山地說道:“各位愛卿,邊疆騷亂雖已平定,但叛亂部落始終是個隱患。朝廷不能只依賴武力,還需加大民生支援,讓邊疆百姓真心擁護朝廷。”
沈清言點頭附和:“陛下所言甚是。臣以為,邊疆的百姓生活困苦,若能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定能贏得更多支援。朝廷不妨在邊疆設立更多驛站,修繕道路,鼓勵商貿,方便邊疆百姓的生活。”
楚玉堂的弟弟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