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環環相扣(第1/2 頁)
自新政推行以來,朝廷上下運轉漸入正軌,張宇也逐漸感到改革帶來的成效。他以鐵腕治理朝政,迅速平定地方騷亂,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然而,在這表面風平浪靜之下,一些暗流也在悄然湧動。
這一日,張宇正在書房整理文案,突然接到一封來自東南沿海的緊急密報。遞信官低聲彙報:“陛下,東南沿海突發大規模倭寇劫掠事件,沿海幾縣百姓受害嚴重,請求朝廷支援。”
張宇神情一凜,眉宇間透出幾分冷峻:“倭寇竟敢再次侵犯我大清沿海,實在是膽大包天。”他即刻召集朝中重臣商議應對之策。
沈清源身為邊疆將領,此次被調回京城商議軍務,對東南局勢知之甚詳。聽聞倭寇作亂,他上前奏道:“陛下,倭寇以劫掠為生,機動性極強,若不及時採取措施,恐怕會擾亂百姓安寧,甚至影響民生。”
張宇點頭,示意他繼續。沈清源分析道:“臣建議立即組織一支精銳部隊前往沿海駐守,並設定哨船巡邏,以預防倭寇趁虛而入。同時,沿海地方官員應在沿岸村鎮設立防禦工事,以減輕倭寇對沿海百姓的威脅。”
張宇聽後深感贊同,隨後命戶部撥出緊急軍費支援東南軍隊,命沈清源即刻帶兵前往沿海剿滅倭寇。沈清源領命,立即率軍出發。
數日後,張宇在朝堂上收到前線捷報。沈清源率領的精銳部隊在沿海一帶迅速展開圍剿行動。倭寇雖以靈活善戰著稱,但在沈清源的嚴密佈防和雷霆行動下,難以招架,紛紛敗退。沿海百姓見軍隊為他們驅逐倭寇,紛紛心生感激,感念朝廷恩德。
聽完戰報後,張宇心中寬慰,但也暗暗生出疑慮。隨著朝廷實力的增強,國內外的勢力是否會對大清產生新的威脅?他將這些疑慮記在心中,隨後著手部署下一步的改革計劃,以更強的國力應對未來的未知挑戰。
數日後,陳崇德上奏:“陛下,倭寇雖已被擊退,但臣認為不應掉以輕心。沿海防務應當常設,方能抵禦倭寇再來侵犯。”
張宇點頭表示同意:“陳愛卿所言甚是。朕決意在沿海地區設立常備水師,並在各主要港口修築防禦工事。”他略作思索,隨即說道:“同時,朕想建立一支新式水師,挑選勇敢善戰之士,操練水戰技藝,避免再受外敵威脅。”
陳崇德頓時應道:“陛下英明!若有一支新式水師,定能有效保衛沿海百姓。”張宇的決心,正是為了在未來的動盪中守住大清的根基。
隨後的幾個月裡,東南沿海一帶逐漸恢復平靜,百姓對張宇的施政紛紛稱頌。張宇不僅是個改革者,更是個保家衛國的堅定君主。各地將士也深受激勵,訓練愈加刻苦,精兵戰力逐漸顯現。
就在張宇忙於新政推行之際,朝堂之中,有些原本隱忍的反對勢力卻悄然醞釀著新的陰謀。他們表面上仍保持著恭順之態,暗地裡卻對張宇推行的改革懷有不滿,認為這些舉措觸動了他們的利益,削弱了他們的權力。
在這些勢力之中,戶部尚書陸德乾便是其中之一。陸德乾表面上恭敬,實際上卻多次在內閣中阻撓張宇的政策執行。張宇早已洞察此人行跡,但尚未找到機會將其除去,只得暫時將此人放在一旁,待時機成熟再作打算。
一日,張宇在宮中召集心腹大臣密議改革進展時,低聲對沈清源和陳崇德說道:“陸德乾屢屢阻撓朕的施政,不知他是否已與朝中舊勢力勾結。”
沈清源聞言,皺眉思索:“陛下,若陸德乾當真暗中勾連舊勢力,不如趁此機會進行一次徹底清查,拔除這些禍患。”
張宇冷靜地點了點頭:“正有此意。朕決定安排一場突襲,以徹查京城內各勢力,陸德乾等若真有反意,定然難逃法眼。”他決定在各地巡查之際,悄然部署一批暗探,在京中搜集陸德乾與舊勢力的勾結證據。
陳崇德也點頭贊同,目光中閃過一絲冷厲:“陛下,若能一舉肅清舊勢力,必將為您的改革掃清障礙。”
經過一段時間的暗中調查,張宇逐漸掌握了陸德乾等人暗地裡串通舊勢力的證據。恰逢來日大朝,張宇決定藉此機會向朝中宣佈一項決定,以震懾那些蠢蠢欲動的反對勢力。
在莊嚴肅穆、金碧輝煌的大朝殿上,身著明黃色龍袍的張宇端坐於那高高在上的龍椅之中,其不怒自威的氣勢令人膽寒。只見他猛地站起身來,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義正言辭地大聲宣佈道:“諸位愛卿,近日朕察覺到朝中竟然有某些大臣心懷叵測,他們不忠不義,妄圖與那些早已被淘汰的舊勢力相互勾結,以此謀取朝廷的高位重權。此等行徑簡直是罪大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