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光緒之路:系統掌權 > 第92章 暗流浮現

第92章 暗流浮現(第1/1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這一年,張宇持續推行新政,使國庫日漸充盈,經濟復甦也漸見成效。然而朝堂上因邊疆突現的戰事風聲漸緊,邊關急報不斷傳來,提醒張宇仍需戒備。就在這一關鍵時刻,張宇的新任政務助手沈清言嶄露頭角,為政局帶來了冷靜與條理。她在一場朝會上的幾句簡潔分析,展現了過人政治智慧,自此便成為張宇的重要輔佐。

沈清言原是戶部尚書張忠義的門生,出身書香世家。由於聰慧冷靜、細緻穩重,被張忠義推薦給皇帝,不久便成為張宇的政務顧問。張宇對她的識局能力讚賞有加,將其留在身邊,協助處理政務。沈清言的到來,使朝堂運作愈加井然,張宇在應對邊疆危機時,也得到了更加周密的建議。

邊境風聲緊,內政須固本

此時,邊境傳來訊息——日本在朝鮮集結軍隊,似有威脅大清邊境之意。張宇在御書房批閱著急報,眉頭微蹙,隨即召集戶部尚書張忠義及沈清言,商議對策。

張忠義奏道:“陛下,邊疆局勢不容小覷,若與日本交戰,勢必動用大量軍餉。如今國庫尚未完全恢復,貿然開戰恐怕會耗盡財力。”

張宇點點頭,緩聲說道:“張卿言之有理,若貿然開戰,便是斷了新政之路。但若放任日本虎視眈眈,長此以往邊疆勢必難安。”他轉向沈清言,問道:“清言,你如何看待此事?”

沈清言微微一拱手,沉穩地說道:“陛下,若直接迎戰,財力確實難以為繼。可否先以外交為援,爭取其他列強的調停,暫緩戰事?如此一來,既能鞏固邊疆,又能儲存實力,靜觀其變。”

張宇深思片刻,露出讚許的笑意,向張忠義道:“張卿,傳令邊防軍整肅防備,暫勿輕動,以免牽連戰事。派禮部尚書前往英法交涉,先穩住外患,避免兩線交鋒。”張忠義領命,神情也稍稍放鬆。

新後之議,朝堂安定

邊疆危機暫時穩定,張宇將更多精力放在鞏固內政上。朝堂上有人提議重新考慮後宮之事,張宇將沈清言的建議納入心中——將一位性格端莊、才識出眾的女子,張忠義之女張慧蘭,納入後宮。

張慧蘭自小飽讀詩書,溫婉知禮,深得父母寵愛。張宇曾有一面之緣,知她性情溫和、才思敏捷,若成正後,既能穩定朝堂,又能帶來家族和諧之氣。他與沈清言一同商議此事,沈清言從政局出發,為張宇詳細分析了張慧蘭的優點和所帶來的影響。

“陛下,張慧蘭雖出身書香門第,但性情端莊,可堪後宮之任。”沈清言從容地分析道,“張忠義一向忠誠,且其家族聲望高,若慧蘭成為正後,必能穩固大清之基。”

張宇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地說道:“清言所言極是,慧蘭入後宮,正合時機。朕會盡快籌備此事。”

邊疆穩固,國庫充盈

禮部尚書出使英法後,日本的動向果然有所收斂。張宇繼續調整內政,逐漸增收商稅,削減冗官,清理賦稅,財政恢復得日漸穩固。沈清言時常為張宇在政務上提供切實可行的策略,成為他堅實的左膀右臂。兩人密切配合,使朝廷運作愈加高效有序。

張宇每日清晨在御書房批閱奏報,目光愈加堅定。國庫逐漸充盈,但他清楚,若無財力支援,任何改革都難以長久。為穩固內政,他決定加快新政推行,並要求戶部進一步清查稅收,以增強國庫實力。

目錄
超級藥材大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