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無聲的波瀾(第1/2 頁)
深秋的夜晚,京城顯得格外安靜。宮燈點亮了皇城的高牆,照出張宇略帶疲憊卻依舊深思的神情。如今朝堂的氣氛微妙,尤其是近來有一些朝中老臣私下談論國事的流言更是甚囂塵上。張宇知道,要想徹底穩固皇權,不僅要肅清內外權臣,還要真正掌控民心。
沈清言帶著厚厚的卷宗走入殿內,她穩步上前,輕聲說道:“陛下,關於京中近來流言的調查有了初步結果。”
張宇放下手中的卷宗,目光注視著沈清言,問道:“都有哪些人在暗中散佈這些言論?”
沈清言緩緩翻開卷宗,娓娓道來:“陛下,這些流言主要集中在幾個與太后昔日關係密切的老臣家中,他們雖未明面反對陛下,但在暗地裡藉機散播不利言論。臣已派人暗中調查,這些流言涉及皇權的正統與民生的糾紛,意圖讓百姓對陛下的改革舉措心生疑慮。”
張宇冷冷一笑,帶著些許不屑:“果然,朕的每一步都在動搖他們的利益,真當朕毫無察覺嗎?”他抬頭望向沈清言,“可曾查明流言的來源和牽頭之人?”
沈清言點頭,將幾位重要人物的名字呈上:“這些老臣主要是以前太后執政時的幾位重臣,尤其是禮部尚書杜承安、戶部左侍郎秦尚之等人,皆是與太后往來密切之人。他們看似退居後位,實則暗地裡仍在掌控部分勢力。陛下的革新不僅觸動了他們的權利,也讓他們對陛下的皇權地位心存忌憚。”
張宇聽後,神色凝重,他明白,杜承安和秦尚之這樣的人,表面上順從卻暗藏不滿。張宇深吸一口氣,淡然道:“既然他們不願意安心輔佐,那朕就讓他們徹底退出朝堂。”
沈清言深感張宇的果斷,她輕聲說道:“陛下所言極是。但這些人畢竟根基深厚,貿然動他們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波動。若能找出確鑿證據,再行定奪或許更為妥當。”
張宇點頭表示贊同,目光轉向殿外夜空,喃喃道:“朕明白,先不動聲色,讓他們自投羅網。”
就在此時,一名太監匆匆趕來,低聲稟告:“陛下,宮外有一群江湖人求見,自稱是江湖中人,願為陛下效命。”
張宇心頭一動,江湖人士一向不與朝廷往來,怎會突然前來投奔?他微微一笑,對沈清言道:“這些江湖人能在此時現身,倒是有趣。清言,你隨朕一起看看。”
沈清言點頭,兩人隨即來到宮門前,見到幾名身穿樸素衣衫的江湖人,站在冷風中,目光堅毅。為首的是一位年約四十的男子,雙眼銳利,面露剛毅之色。他見到張宇,立刻抱拳行禮道:“草民司徒凌風,帶幾位兄弟前來,求見陛下,願盡微薄之力。”
張宇饒有興趣地看著他,問道:“你等為何而來?”
司徒凌風挺直身姿,眼神堅定地回道:“陛下素來勤政為民,近來在朝堂整肅貪官,草民與兄弟們心中欽佩,深感陛下才是真正愛民如子的明君。草民與兄弟願拋開江湖之事,為陛下效力。”
張宇微微一笑,淡然問道:“朕並非不相信你們的誠意,但江湖人一向自由隨性,今日前來,是抱著何種目的?”
司徒凌風深吸一口氣,將一個錦盒雙手奉上:“陛下,草民誠意相獻,願以此為證。”張宇示意沈清言接過盒子,開啟一看,裡面竟是幾本厚厚的冊子,紙張泛黃,字跡娟秀,顯然記錄著許多內容。
沈清言低聲道:“陛下,這幾本冊子詳細記錄了杜承安等人在地方上貪汙受賄、暗中勾結的罪行,涉及大量證據。”
張宇不由得眉頭一挑,心中已然對司徒凌風等人增添了幾分信任。他冷冷一笑:“你等有此誠意,倒是讓朕意外。若真如冊中所言,朕自當重用。”他將目光投向司徒凌風,語氣中帶著些許考驗的意味,“但你們是江湖人士,瞭解京中的事務並不容易,往後如何行事,倒要看你們能否適應。”
司徒凌風抱拳施禮,沉聲道:“草民定會謹慎行事,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張宇微微頷首,吩咐道:“清言,暫且安排司徒凌風等人在京中安置一處,日後再商議如何使用他們。”
沈清言心領神會,將司徒凌風等人帶下安置。張宇負手而立,目光深邃,心中默默思索著。這些江湖人既能出入宮門,必有過人之處。如今內憂外患不斷,有了這批人暗中協助,或許能為自己的佈局增添幾分勝算。
幾日後,朝堂上氣氛驟然緊張,戶部侍郎秦尚之因涉嫌貪汙公款、暗中斂財,被當堂彈劾。幾名官員聯名上書,指責他濫用職權,剝削百姓。張宇面色冷峻地坐在龍椅上,心中已有決斷。隨後,他以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