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商道擴張的戰略佈局(第1/2 頁)
張宇在東南亞的勢力逐漸鞏固後,決定把目光放在更為廣闊的市場上——印度洋和非洲。他意識到,要真正讓大清在國際上立足,不僅要鞏固南洋的控制,還需要開闢更遠的貿易路線。這不僅能夠使大清獲得豐富的資源,更重要的是能夠避開英法在亞洲的封鎖,進一步削弱歐洲列強的全球貿易壟斷地位。
出使印度洋
張宇透過系統“國際商貿分析”功能,瞭解到印度洋上擁有眾多富饒的資源,包括香料、寶石、象牙和棉花等。他意識到,這些資源不僅能補充大清國內的需求,還能在大清的工藝品製造上帶來突破,進一步提高大清的工藝水平和貿易優勢。張宇決定派出一支商貿使團,由心腹將領林忠帶隊,前往印度洋沿岸國家,開拓新的商貿關係。
使團包括了一批訓練有素的文武兼備的使節,系統特意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外交訓練,還調配了最新的外交工具和貿易物資,使團準備充分,目標明確:建立長期貿易往來,同時探索更多的戰略合作機會。張宇知道這次出使的風險,特意下達命令,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使團的安全。
印度洋的初次接觸
使團在經過數月航行後,抵達了印度洋沿岸的幾個重要港口國家。他們很快發現,這裡早已被英法等歐洲列強佔據,在當地的經濟與文化中植入了深厚的影響。雖然當地的統治者們仍然保持著名義上的獨立,但實際上已經淪為歐洲列強的經濟附庸。
林忠憑藉卓越的外交手腕,開始了與當地統治者的接觸。他一方面展示了大清的優質絲綢、瓷器等特色商品,迅速吸引了當地商人的興趣;另一方面,他也向當地統治者們展示了大清在南洋同盟的成功實力。林忠讓他們認識到,若與大清結盟,他們不必再忍受歐洲列強的壓迫,可以重獲經濟的自主權。
為了打消當地統治者們的疑慮,林忠還特地邀請他們前往南洋同盟各國的港口參觀,見證東南亞在大清支援下所取得的繁榮與和平。經過一番商談,多個印度洋沿岸國家表示願意與大清建立貿易關係。
暗流湧動
就在使團的商貿談判逐步順利進行時,英法的間諜察覺到了大清的意圖,迅速將訊息傳回歐洲。英法的外交高層驚覺大清試圖打破他們在印度洋上的壟斷,迅速採取了應對措施。他們秘密資助當地的親英法勢力,策動一些小規模的衝突,以此威脅那些準備與大清合作的統治者。
使團的行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幾乎每到一地,都能感受到背後有一股陰影般的勢力在操控一切。使團計程車兵甚至遭到襲擊,船隻也數次被封鎖。林忠明白,這是英法的威懾手段,他毅然決定放慢使團的行程,同時在各個港口留下了少量的軍隊,保護大清商人的安全,建立大清商道的安全保障線。
系統的幫助
張宇從林忠的報告中得知了印度洋上的重重阻礙。他透過系統的“外交干預”功能,一方面加強了南洋同盟軍的訓練和支援,另一方面對英國派遣了更加高層的外交特使,以威懾其在印度洋上的動作。系統還給出了關於列強的經濟脈絡分析,張宇根據這些資訊制定了精準的“分化策略”,開始分化英法在當地的勢力。
張宇一面暗示英法若繼續施壓,大清將在南洋全面封鎖其商貿活動;另一方面,他利用系統“輿論操控”功能在印度洋沿岸國家的民眾中逐步散播大清的仁義之道。隨著一系列資訊的傳播,當地民眾逐漸瞭解到大清並非侵略者,而是一個致力於共贏的友好貿易伙伴。
民心的影響
張宇的策略逐漸見效,印度洋沿岸的民眾對大清的態度大為改觀。當地的商人開始秘密聯絡大清使團,希望能透過大清的貿易路線發展自己的生意,避開英法的高額稅收和嚴厲控制。林忠抓住機會,為這些商人提供了大清特製的免稅通行憑證,幫助他們透過大清的商道自由交易。這一舉措使得大清在印度洋沿岸的影響力迅速擴大,越來越多的商人和民眾開始支援大清。
盟友的召集
為鞏固新建立的商貿關係,張宇在南洋同盟的基礎上,發起了“印度洋商貿聯盟”的倡議,邀請所有願意與大清合作的印度洋沿岸國家加入這一聯盟。他提出,該聯盟不僅僅是貿易合作的組織,還將為各國提供軍事援助與文化支援,以保證商貿的暢通和國土的安寧。
這一倡議獲得了多個國家的積極響應,特別是那些受夠了英法壓迫的小國,紛紛加入印度洋商貿聯盟。這一聯盟的成立使得大清的商道在印度洋上的地位更加鞏固,英法的壟斷地位被嚴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