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玉柱的反擊(第2/3 頁)
。”
老皇帝高抬貴手,沒有錘太狠。
荊州將軍,正一品,地位很高,實權卻比川陝總督小了許多倍。
錘得並不重,柱便心裡有了數,老皇帝還要防著八爺黨捲土重來,對他們老佟家留有餘地。
不過嘛,就本質而言,柱的兩個阿瑪,現在依舊是駐防將軍,老佟家也還有幾個巡撫。
最重要的是,只要柱沒倒,總有迴旋的餘地。
總體而言,老皇帝對老佟家還是偏愛的,隆科多丟了地盤,也沒把他怎麼著。
老皇帝沒有放柱馬上出宮,硬拉著他下了三盤棋,說了很多的閒話,這才讓他跪安了。
下棋,幾乎天天都下,今天的意義格外的不同。
隆科多捱了罰後,柱依舊陪著老皇帝玩樂了一個時辰,這意味著啥,只有官場白痴才不知道。
很快,隆科多挨罰的訊息,就傳了出去。
皇帝的親表弟倒了黴,幸災樂禍的傢伙們,還是有不少的。
不過,老四的心裡卻很不舒服了,怒道:“年亮工,他究竟想幹嘛?”
老十三嘆了口氣,說:“隆科多不下去,年羹堯怎麼有機會接任川陝總督呢?”
老四當然知道年羹堯的小心思,只是,眾所周知,年羹堯是他的門下。
年羹堯的趁火打劫,很難不讓柱父子,聯想到是老四指使的。
目的嘛,自然是為了拿到西北最大的兵權啊!
“不行,十三弟你要去找柱說清楚,越快越好,免得夜長夢多。”
老四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和柱交好的老十三。
老十三想了想,這事還真的只能是他親自出馬了。
康熙先後兩次大封皇子,老十三卻連根鳥毛都沒撈著。
甚至是,柱這個外姓的親戚,都成了宗室爵裡的輔國公,老十三依舊是個空頭阿哥。
由此可見,老皇帝確實厭了老十三。
老十三的約宴帖子,遞到柱手上的時候,柱正和周荃閒聊。
“東翁,老大人捱了罰,並不是壞事。咱們家掌握的兵權,實在是太大了。拖得越晚,皇上就會懲罰得越狠,早比晚好。”
周荃抖開摺扇,說出了他的真實看法,“荊州,地處中原,又臨揚子江,川西若要動兵,必調荊州的八旗兵。”
柱點點頭,周荃的說法,與歷史上的第一次雪域大戰的場景,驚人的吻合。
只是,那場大戰,荊州的八旗兵,在雪域高原上,全軍覆沒了。
既然隆科多成了新任荊州將軍,而第一次雪域大戰正在步步逼近,柱覺得很有必要寫信給隆科多,好好的提醒他一下了。
這時,吳江拿著老十三的帖子進來了,周荃接過來一看,隨即笑著說:“恐怕是四爺怕您誤會了,特意命十三爺向您解釋的吧?”
柱微微一笑,說:“年羹堯一向桀驁不馴,這一次,他太心急了。”
說句心裡話,隆科多雖然頗得聖寵,帶兵打仗的本事,卻令人堪憂。
大清和準噶爾爭奪雪域之戰,由青海進雪域這一邊,一直都是主戰場。
只是,由於康熙的大意,從四川和青海兩線出擊。結果,由於兵力不集中,兩邊都全軍覆沒了。
一戰而損失了九千餘人,其中有四千多名八旗兵,自三藩之變以來,這可是從未有過的巨大損失。
好在康熙醒悟之後,沒有蠻幹,而是派老十四為大將軍王,集中十幾萬大軍於青海蒙古這邊,一路殺進了雪域,趕走了準噶爾人。
哪怕韃清政權再落後,再殘暴,柱也必須承認,康熙從準噶爾人的手裡及時的收回了雪域地區,真的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試想一下,若是康熙不想勞民傷財,勞師遠征,讓雪域被切了出去,整個西部大後方還有戰略縱深可言麼?
大清統一雪域之戰,征服準部之戰,包括左文襄公收復新疆之戰,皆為大善之國策也!
“東翁,以門下之見,若是到了朝廷用兵之前,老大人忽然臥病在床,則事有可為也。”
周荃並不知道第一次雪域大戰的慘敗結局,但是,他知道,隆科多撈盛寵很有一套,打仗的本事嘛,就很難說了。
柱重重的點點頭,大笑道:“吾有竹生相助,大事可期矣。”
周荃輕搖摺扇,笑而不語。他只願做柱的張子房,而不想韓淮陰。
“東翁,門下以為,十三爺的邀約,不妨緩上一緩再應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