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威壓(第2/3 頁)
千新軍的嫡系部隊之外,還有一支三千人的撫標親兵營,由一名副將管轄。
這六千兵馬,足以鎮壓全省的兵變或是叛亂,柱可謂是底氣十足!
再說了,這些總兵領軍在外,其妻小都在長沙城中。
只要他們敢謀反,柱就敢舉起屠刀,先滅其三族再說!
實際上,柱是一樣的待遇。他領兵在外,秀雲和小軒,就必須留在京城裡,充當人質。
為啥康熙不要曹春和小鐵錘當人質呢?
唉,曹家的潛勢力,簡直不值一提,純粹是拖柱後腿的妻族罷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柱強令四鎮總兵換防,他們能不能打仗,並不重要。
至少,在背後捅柱的刀子的事兒,就幾乎不存在了。
說白了,柱故意擺出想殺人的架式,就是想順利的辦成了對調的大事。
只要順利的對調成功了,湘西的剿匪局面,便會豁然開朗。
官匪暗中勾結在一起,貓鼠一家親的匪患,怎麼可能剿得滅呢?
不過,答應對調,和可以順利的執行下去,還差了不小的距離。
討價還價的事情,以柱的身份,若是摻合了進去,只怕是要髒了嘴。
周荃和幾個總兵商議過後,拿出了初步的方桉。
“稟東翁,學生答應他們,每鎮先給三萬兩開拔費。當官的吃了肉,大頭兵們怎麼著也要喝點湯吧?”
周荃這麼一說,倒把柱逗笑了。
柱笑眯眯的說:“你辦得很漂亮,事分輕重緩急。當務之急是,先換防,再切斷了匪區的糧道。”
周荃身為心腹,他自然知道柱的計劃。
柱的計劃,既簡單,又狠辣。一言以蔽之,就是斷了湘西匪區的糧道。
糧食和食鹽,只許出,不許進。
這麼做的好處有很多,最明顯的是,可以把良順的農民們,都逼出匪區。
這麼多人離開了匪區,形同流民,乃是封建社會的大忌諱。
如果,柱是大清的土著,肯定會束手無策。
可問題是,柱心裡明白的很,正打算讓這些人幫著架橋,修路,疏通水利工程。
再讓東部富裕地區的農民們,出錢出糧,用於抵扣應服的徭役。
這個時代,田稅之類的稅收,普通自耕農們其實並不擔心。
真正可以讓自耕農破家的,其實是令人聞之色變的徭役。
所謂徭役,通俗的說,就是自帶糧食、銀子和被褥,每年免費替官府幹活三個月。
這三個月,還不計算路上往返的時間,這是何等的可怕?
說白了,縣裡的師爺或是衙役們,若想整人,只須派你去偏遠且兇險的湘西地區出徭役,那便是九死一生之局了。
湘西地區的地形,八分山,一分坡,一分田。正經的農民,單靠種地,連湖口都難。
據柱所知道,那邊的老百姓,基本上,都吃野菜粥!而且,忙時才吃乾的,閒時一律吃稀的。
往往,一天就只一頓稀的野菜粥,勉強苟活著罷了。
柱把這些窮鬼們,從大山溝里弄出來之後,無論是修橋,鋪路,還是建水渠水壩,一律是做一天工,給一天的米和錢。
至於,湘東湘南富裕地區的農民們,他們只需要出點錢糧,就可以免除了各種苦楚,自然是心甘情願了。
再加上,藩庫補貼一點錢糧,嘿嘿,湘西出來的流民們就變成了廉價的工程隊。
要想富,先修路!修了路,才可能更好的通商。
要想填飽肚子,引水渠、蓄水壩和水庫,就必不可少。
在這個沒有化肥的時代,農業的收成,和水利工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只要運轉兩年以上,整個湖南的局面,也就跟著開啟了。
可謂是,一舉數得也!
大事談妥之後,柱一身的輕鬆,心情也甚好。
因潘宗洛的家卷也不好意思,久居於後衙之中,已於兩天前搬走了。
柱踱著四方步,回了後衙。
進屋,換下官服後,柱飲了口茶,就聽曹春說:“爺,藩司衙門的大管家送來了請柬,說是完顏藩臺的額涅,要過七十大壽,想請我過去一趟。”
柱笑了笑,說:“完顏律和我配合的尚可,這個面子就給了他吧。到時候啊,你帶份厚禮過去。”
官場上的人情世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