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朝局大變(第2/3 頁)
剛剛回家,好多家務事還沒來得及處置呢,老四就急不可耐的找他去衙門裡辦差了。
得了,老四相邀,柱即使再不情願,也要過去應付著。
老四這個人,可不是很好說話的傢伙。
在細節的方面,老四其實格外的注重。稍微有個閃失,平時沒事,到了他要整你的時候,就都會被拿出來充當罪證了。
柱原本就是官場的老油條。
這麼多年下來,他陪侍康熙的身邊,周旋於諸位皇子阿哥之間,早就看明白了一個客觀規律。
基本上吧,大人物們,往往容易栽在細節的不檢點之上。
但是,三朝元老張廷,卻是個例外,恰好給了柱極好的示範用。
一言以蔽之,管住嘴巴,絕不信口開河,做事必須要處處謹慎小心。
身在局中,才能看得更清楚!
柱一直認為,晚年的張廷,如果不出“昏招”,主動找乾隆索要配享太廟的崇高待遇,他很可能死無葬身之地了。
實際上,張廷正是看穿了乾隆要清除舊朝元老,獨掌國柄的真實想法,才故意自汙,主動漏出了破綻。
不然的話,以乾隆的心狠手毒,連他的發小訥親都給宰了,更何況是張廷這個漢人權相呢?
張廷晚年雖然捱了狠錘,卻能夠老死於榻上,已經算是善終了。並且,由於他的知趣,乾隆最終還是賞了他,配享太廟的特殊待遇。
畢竟,乾隆,那可是偽裝成了皇帝的,超級冷酷的政治機器。
隆科多則擺了擺手,說:“你且回去告訴老四,就說我父子很久沒有見面了,正在喝酒,等改日再去衙門吧。”
柱暗暗搖頭不已,我的親爹呀,您老人家,在歷史上,就是因為看錯了老四,才丟掉了性命呢!
“你回去稟了雍親王爺,就說,我陪著阿瑪盡了兒子的孝道之後,就去戶部衙門報到理事。”
柱的話,可謂是八面玲瓏,令人無縫可鑽。
柱冒著得罪了老四的風險,也要陪著隆科多盡孝道,隆老三這個當父親的,怎麼可能有任何不滿呢?
與此同時,老四得知了柱的回覆之後,不僅不可能怪罪柱,反而會認為,柱本性良善,純孝,可交也!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在這個格外講究道德,推崇孝道的時代,柱如果連親爹都不孝順,怎麼相信他會忠於王事呢?
千里長堤,毀於蟻穴,說的就是要注意細節。
不過,隆科多也是個地道明白人。很快,他就主動結束了家宴,放柱出門去了戶部。
戶部還是在棋盤街以東的老地方,北邊是吏部,南邊是禮部。
回京之後,柱就不能坐八抬大轎了。
因他已是響噹噹的紅頂子二品大員,也就改為乘坐四抬的小轎,徑直去了戶部衙門。
柱剛在戶部的門前露了面,就見把門的差役們,全都單膝跪地,畢恭畢敬的給他行禮,齊聲道:“小的們,叩見部堂大人。”
“罷了。”
柱只是略微抬了抬手,澹澹的吩咐一聲,便邁著四方步,踱進了戶部衙門。
他和差役們之間的地位,相差甚遠,即使是簡單的寒暄,也屬跌了身份之事。
再進戶部之時,柱已是擁有極大決策權的堂官,徹底脫離了執行層面的司員階層。
六部之中,尚書和侍郎,統稱堂官。郎中和員外郎,則為司官。
為了區別於掛尚書銜的總督,沒有大學士頭銜的尚書,一般自稱為本部,而省略了堂字。
與之相應的,為了體現尊重尚書之意,侍郎們一般自稱為本部堂。
在官場上,官大一級,真的是壓死人。
下級在自稱的時候,多個堂字,和少個堂字,其細微之處,透露出,你是成熟懂事,或是不僅得罪了上司,還被當是笑話看的巨大區別。
按照朝廷的規矩,柱這個滿缺左侍郎,就相當於,蘇聯財政部的常務副部長,分管京裡各個衙門的財政支出和報銷事宜。
如今的柱,實權之重,令人不敢平視也!
老四的公事廳,依舊在戶部衙門的大門附近。
柱一到,老四馬上接見了他。
剛一見面,柱便長揖行禮,十分恭敬的說:“卑職拜見雍王爺。”
老四瞥了眼柱,笑道:“罷了。表弟,和你說過多少次了,到了我這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