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騙了康熙 > 第154章 康熙的和紳

第154章 康熙的和紳(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虞朝歷史全解七聖樹王朝四十一帝精靈:超能覺醒,兩百倍努力成王來自羅馬的異夢改嫁你愛的小將,我退婚你哭什麼超神:穿越者日記,開局打飛劉闖特種兵之水滸武大郎北宋我稱皇綜穿之所願皆安三國:布衣趙武征途記裝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從紈絝到擁兵千萬!精靈:新生智爺,從神奧出發三國:你管這叫文弱謀士?!重生斯菲亞:能群毆何必單挑女王陛下,其實我是北境霸主四合院:開局先把媳婦娶了四合院:距離槍斃還有三天動盪的大元當雲天明穿成林如海為了成神的我欺騙古人斬赤紅之瞳:我有寫輪眼

廷卻沒有得到多少好處。

“招標?哦,朕明白了。”康熙那可是大學問家,雖然招標這個詞很陌生,仔細一琢磨也就懂了。

康熙晚年,一直想打準噶爾汗國。可是,朝廷的國庫銀子卻很有限,根本就支撐不起長期的戰爭。

招標,顧名思義,價高者得!

大清的鹽弊,主要是,鹽商的領域,完全是個封閉的壟斷領域。非兩淮鹽商,哪怕再有錢,也無法涉足銷鹽的領域。

玉柱的意思,就很清楚了,不管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鹽商,只要有錢,都允許參與招標。

完全不需要擔心他們會不會虧本,因為,用自己的錢投資,肯定會用心去做。

拿別人的錢搞投資,永遠都是損公肥私,裙帶沾光。錢虧光了,方丈卻富得流油。

“各地督撫,不甚用心,何解也?”康熙這一問,就很深了。

各地的督撫,有的狠狠打擊私鹽,有的卻坐視私鹽氾濫。歸根到底,不過是個無利不起早罷了。

雍正登基後,一面強行把火耗歸公,一面發養廉銀,就是看穿了做官的本質。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千里外去做官,就為了當個吃不起肉的大清官?

別逗了!

玉柱知道康熙的擔憂,便笑道:“臣有一策,可使各地督撫狠抓私鹽。”

“哦,快快講來。”康熙太缺錢花了,竟然有些迫不及待了。

刺激下邊官員衝政績的法子,玉柱知道的不要太多了。

他微微一笑,說:“回皇上,臣有一極其市儈之策。若是廣東省內銷官鹽甚多,則獎賞該巡撫一定比例之銀。同理,若該知府或該知縣完成了包銷的鹽銀,均予重賞,則國庫之虛,可緩解矣。”

以德治天下,從皇帝到臣下,個個都羞於言利。

但是,無利誰會賣命去幹呢?

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滿嘴道德文章,骨子裡卻是無官不貪。

玉柱的身份太低了,若不是機緣巧合,難有單獨召對之機。

機會難得,玉柱自然要在皇帝的心目中,奠定他會搞錢的深刻印象了。

皇帝的身邊,壓根就不缺馬屁精,缺的是擅長搞錢的能吏。

雍正為啥那麼的寵信田文鏡?歸根到底,不就是田文鏡不怕得罪官紳,不惜採取暴力的方式,強力推行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大大的搞來了錢麼?

乾隆想花多少錢,和紳就能弄來多少錢,還沒有惹出太大的麻煩來。

滿朝幾萬官員,就數和紳最能搞錢來花,晚年的乾隆豈能不倚賴之?

嘿嘿,康熙之和紳,玉柱之所願也!

康熙仔細的琢磨了一番,越琢磨,就越覺得玉柱所言,甚為有理。

只是,此策確實極為市儈,很容易惹來翰詹科道的清流們的非議。

康熙,那可是打仗的老行家了。平三藩,收臺灣,三徵準噶爾,北擊羅剎國,差不多打了半輩子仗了,戰爭經驗異常之豐富。

他缺的只是錢而已!

“魏珠,搬個錦凳來,上茶,讓這小子慢慢的說。”康熙想搞錢的時候,待人格外的寬仁。

玉柱謝恩之後,心安理得的坐到了錦凳之上,不慌不忙的拿著茶盞,潤了潤唇,卻沒喝。

喝多了茶水,急著要上官房,那就麻煩大了。

“除此之外,尚有何策?”康熙這一問,早在玉柱的意料之中。

晚年的康熙,屬於又當又立的範疇,既想搞到錢去打準噶爾,又不想落下盤剝百姓的罵名。

“回皇上,臣有一策,可解燃眉之急。江蘇和浙江,這二省,可謂是魚米之鄉,膏腴之地,可試行攤丁入畝也。”

攤丁入畝之策,並不複雜。難的是,全面鋪開之後,官紳皆怨。

玉柱的這個建議,就包藏了自己的小心思了。

抽富省之錢,補貼朝廷之用,此所謂財政轉移也。

這個倒沒啥!

主要是,這兩省官紳的靠山,皆為漢臣。在朝廷之中,真正掌權的都是滿臣。

說白了,江浙兩省的官紳得罪了,也就得罪了。不至於對玉柱這個滿洲豪門子弟,帶來太大的風險。

“民怨必沸騰,何解也?”康熙當了四十五年的皇帝了,政治經驗異常之豐富,他很快就抓住了核心問題。

玉柱心裡明白,康熙沒說出口的話,其實是,若激起民變,何以治之?

“回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宵天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