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不拉幫(第2/3 頁)
柱進門之後,給康熙行了大禮。
康熙見柱來了,就揮舞著手裡的摺子,質問他:“你看過張伯行的這份替江南減稅的摺子麼?”
柱自然是沒有看過的,他也沒必要替張伯行遮掩,便搖著頭說:“回皇上,奴才尚未看過。”
康熙怒了,厲聲喝斥柱:“竟有你這樣的南書房大臣?”
這種程度的責難,對於柱而言,頂多也就算是撓癢癢罷了,壓根不值得一提。
“回皇上,張伯行乃是宿儒名臣,資歷甚深,又歷任封疆,是有名的能吏。奴才索性許其自專,免有掣肘之怨。”
柱當著康熙的面,從來都敢說真話。
通俗的說,年紀很輕、資歷甚淺的柱,卻成了張伯行的上司,唉,不好管呀!
柱的話,看似推脫了責任。
實際上,柱也點明瞭一個事實:張伯行仗著資格老,不肯聽他的擺佈。
南書房,是個什麼地兒?
老皇帝,不可能允許任何人,在南書房內拉幫結派,搞小團體。
誰敢搞,誰掉腦袋!
柱一進來,就給康熙講明瞭大局,老爺子哎,奴才並未結黨吔。
不結黨,這就對了!
“嘍,拿去看看吧。”
康熙其實心裡也很明白,張伯行犯的事,和柱並無半文錢的關係。
但是,康熙依舊不打算放過柱,把張伯行的摺子,硬塞給了柱。
柱定神一看,其實呢,張伯行並無私心,只是康熙過於敏感了。
當然了,張伯行說的再有理,讓老皇帝看不順眼了,也成無理了。
老皇帝,哪怕是借題發揮了,也不可能有錯。
“柱,已經很久了。”
康熙故意催促柱表態。
其實,才過了一刻鐘左右。
柱不慌不忙的拱手道:“回皇上,奴才以為,張孝先其錯有三,一則,朝廷興一利,地方必生一弊,不可不察也。二則,江南計程車紳已經非常的富裕了,不能讓他們繼續壯大下去。三則,不能盲目全省推開,而應先擇一府,予以試點。”
康熙仔細一聽,柱的點評,可謂是入骨三分。
其中,最能讓康熙聽進去的,便是不能讓江南計程車紳們繼續壯大下去了。
朝廷防備江南,何止萬日?
一旁的張廷,看似臉色平靜,實則心裡已經掀起了萬丈波濤。
好厲害的玔卿吶,竟然拿捏死了皇上的心思。
“嗯,張伯行,聽見沒有?朕命你跟著柱當差,是不是頗有道理?”
康熙扭頭望著張伯行,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斥責。
等老皇帝發洩了怒氣過後,話鋒突然一轉,澹澹的說:“朕不會胡亂用人的,都跪安吧。”
“嗻。”
等柱起了身,往外走,張廷他們三個才跟著也退出了清溪書屋。
大家都是大明白人。
老皇帝打的啞謎,誰要是聽不懂,唉,離開南書房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坐回到隔壁的竹屋之後,原本還算清閒的柱,可就忙碌多了。
不管柱怎麼推擋,張廷、張伯行和方包他們三個,草擬的節略,或是寫就的條陳,一律都先拿來給他過目。
柱一邊忙活著,一邊心想,老皇帝畢竟高明,敲山震虎之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李光地沒去現場,但是,以他伺候康熙幾十年的經驗判斷,老皇帝這是發出了即將重用柱的訊號。
嗯,當前的朝局看似平靜,其實呢,暗潮湧動。
李光地也是八爺黨。
一廢太子之後,康熙暗示李光地給大家傳話,重立胤礽為太子。
可是,李光地故意裝傻,壯著膽子,硬是沒有外傳。
康熙事後也明白了,但是,幾十年下來,用李光地一直很順手,也懶得中途換相了。
雖然沒有換相,但是,李光地的聖寵,也大不如前了。
凡是能成大事者,未謀進,先謀退,李光地也不例外。
想當年,順天府鄉試之前,李光地已經把柱做過的卷子,全都收集了一遍。
不然的話,哪有那麼巧合的事兒,恰好是柱高中瞭解元?
實際上,李光地的心態,也和曾國藩大致相彷。
曾國藩組建了湘勇之後,擔心犯了朝廷的忌諱,故意抬舉了旗人武將塔齊布。
說白了,曾國藩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