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騙了康熙 > 第417章 迷惑的就是你

第417章 迷惑的就是你(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為了成神的我欺騙古人斬赤紅之瞳:我有寫輪眼四合院:我在夢裡為所欲為立淵傳騎砍:從破落農莊開始鬼滅之刃之雪之呼吸紅樓:我能創造一個新賈府幽默風趣解讀黃帝內經火影:團藏之孫五歲手搓水龍彈大唐:我,火頭軍薛仁貴,無敵我都皇叔了,叫劉備聲大哥怎麼了大唐小醫師脫了官衣,你跟我一個山賊講道理?戰場殺神從馬前卒開始我一個庶子,權傾天下很合理吧?我家有個電飯鍋一人:融合爛命華,哪都通之癲!海賊:開局獲得黑龍王果實爆兵百萬佔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當我在火影成為空律

柱其實是故意的。

不逼迫一下李錫,誰知道,他是敵是友?

如今,鑑別敵友的方法,簡單明瞭。凡是支援柱嚴懲掘堤兇手的河南官員,都是朋友。

反之,全是敵人。

不表態的,也是敵人,因為他們選擇了沉默,就是同流合汙。

李錫被頂住了肺氣管,只得拱手道:“回爵部,在下已經嚴令各州府,籌集了近百萬石糧食,正在源源不斷的運來途中。”

很好,柱要的就是這個態度。

“城中的饑民過萬,是不是該開倉放糧了?”

柱也不想為難李錫,便含笑提醒了李錫。

畢竟,李錫是大權在握的一省巡撫,能取得他的中立態度,可以減少許多麻煩事兒。

這個時代的開倉放糧,朝廷自有定製,而且管得極嚴,必須請旨辦理。

誰敢擅自開倉放糧,擎等著挨錘吧。

此前,柱沒提開倉的事,那是因為,縣城裡的大戶人家們,害怕流民趁機亂,在城裡開了幾十座粥棚。

但是,到昨天為止,粥棚也快維持不住了。

李錫猶豫了片刻,遲疑的說:“朝廷的旨意尚未接到,可否再緩幾日?”

他這話照道理說,也站得住腳。

只是,柱想聽的不是這個,便說:“那這麼著,我出欽差的公札,暫借一萬石糧食,您看如何?”

“這個……”李錫心裡一寒,他若是答應借了,豈不是要與八爺黨為敵了?

因為,藉著洪水的大災之時,藩臺依唐阿故意拖延了賑災糧的運輸,目的就是想賤買災民手裡的良田。

承平時期,不管糧食豐收還是欠收,大地主們其實很難兼併到良田。

因為,家家戶戶都有捱餓的樸素經驗,地窖裡始終藏著救命糧。

但是,大洪水沖毀了家園之後,情況就迥然不同了。

救命糧已經完了,即使是小地主,也是一夜之間,變成了窮鬼流浪漢。

這個時候,正是搞土地兼併的大發財季節!

李錫兩面為難,忽然靈機一動,扭頭問依唐阿:“依藩臺,你看如何?”

“不成,若無朝旨,誰敢亂動常平倉?”

依唐阿拒絕的異常堅決,絲毫餘地也不留下。

藩司管民政,諸凡錢糧等事,皆歸依唐阿管轄。

柱提出借糧,不過是個幌子罷了,目的是想拖住河南全省的高官。

實際上,本朝以來,欽差出官防借糧的事兒,時有發生,不足為奇。

朝廷不許地方官擅自開倉,主要是擔心漢臣們,邀買民間的人心。

柱是旗臣,又是查桉的欽差,他提出借糧,朝廷一直都是鼓勵和默許的。

等的就是這個不成二字,柱拉下臉,厲聲道:“依藩司,為何不成?”

依唐阿揚起下巴,不馴的說:“常平倉,無旨不能輕動。”

柱抓住他的話柄,沉聲道:“本欽差說過是常平倉麼?”

“呃……”依唐阿眨巴著雙眼,腦子有些發矇,沒聽明白柱的意思。

在大清,糧倉分為常平倉和省、府、縣庫。

常平倉雖然歸省裡管,但是,規矩是隻許搬進,無旨意不許搬出。

柱的意思,其實很清楚,就是借河南省庫的糧食。

依唐阿則以為,柱要借常平倉的存糧,這就產生了美麗的誤會。

“省裡數府遭災,省庫也沒有多少餘糧呀。”

依唐阿管著藩庫,他的話頗具分量。

李錫在兩面夾擊之下,顯得格外之狼狽。

柱人在虞城縣,沒辦法去盤開封的省庫,這是依唐阿的判斷。

誰料,柱虛晃了一槍,沒再提省庫借糧之事,而是說了捐納之事。

“河南遭災,朝廷正值用糧之時,本欽差決定,馬上開洪災捐!”

柱原本就管著戶部的捐納處,河南遭了災之後,正好符合捐納的規矩。

大清的體制,既有僵化的一面,亦有靈活的一面。

開捐,就和依唐阿沒啥關係了,乃是柱職責範圍內的事務。

因為是要拖住河南的官員們,柱也沒下狠手,而是恩威並施的控制住了局面。

等商議妥當之後,柱邀請大家一起赴宴。

大災臨頭,柱擺的也都是素席。但是,酒卻是好酒。

柱的酒量驚人,席間,他頻頻舉杯,

目錄
宵天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