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領賞(第2/3 頁)
五千多名吸血的蝗蟲,不,蒙古散騎兵,被柱放進了天山以南的廣闊盆地。
這就形成了,準軍主力包圍老十四的主力,在柱的左手邊。
柱帶著四千多新軍,以及策稜的兩千多本部族兵,居中虎視眈眈。
五千多蒙古散騎兵,卻殺進了空虛的天山南麓以西的肥沃地區,也就是柱的右手邊。
這些蝗蟲,在準軍的老家裡,大肆燒殺搶掠,無惡不。
“東翁高明,這是圍了必救之魏,逼迫準軍撤圍,回援老家。十四爺嘛,姑且算他充當了衛青的角色,嘿嘿,東翁您嘛,就和霍驃姚一般,抄了匈奴的老巢,還抄得特別狠。哈哈,三光,門下居然沒有想到此等妙計啊。”
周荃輕搖摺扇,頻頻嘆息不已。
大清入關後,受儒家偽善思想影響較深,逐漸由野蠻轉向初步的文明,開始講究不亂殺了。
然而,與全民皆兵的準噶爾汗國戰,誰是民,誰是兵,根本就很難區分。
這些準噶爾人,下了馬就是牧民,上馬就成了揮刀砍人的強盜。
歷史上,乾隆趁著準噶爾地區瘟疫大發,調集全國的精銳大軍西征,並採取了三光的搞法,才最終征服了屹立百年的勁敵,準噶爾汗國。
柱身為大清的大將軍,他自然不可能親自指揮三光了。
但是,沿途招募來的蒙古散騎,他們在天山南麓胡非為,柱也是鞭長莫及啊。
胡圖斯山口的地理位置,極為險要,極為重要。
除了此地是進入準噶爾汗國的必經之地外,還因為,此地恰好居於天山的中部。
大清的兵馬,只要衝出山口,就可以任意選擇進攻的路線了。
在這個時代用兵,咽喉要地的牢牢佔領,至關重要!
這就好比,強秦居於關西,關東合力攻秦,秦國只需要守好險要的函谷關即可。
而強秦要東征六國,兵出函谷之後,就可以隨意挑選目標進攻了。
胡圖斯山口,就是準噶爾汗國的函谷關。
只是,這座雄關,僅僅一日激戰,就被柱強攻得手。
佔領了胡圖斯山口之後,準軍未及帶走的三十幾門火炮,就成了柱的囊中之物。
不過,老皇帝還活著,柱也沒敢獨吞了這些火炮。他只是留下了五門小炮,當是炮兵訓練的種子炮來使用。
其餘的三十門重炮,則全都由火器營接管了。
很多現代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準噶爾汗國的名字。
實際上,隋唐時期的高句麗國,便是如今之準噶爾汗國,都是中原帝國的心腹大患。
準噶爾人,能夠在強盛的大清帝國時期,雄霸西部長達百年之久,軍事上,確實頗有幾把刷子。
據柱的研究,歷次清準戰爭,清軍的大敗,都是吃了誘敵深入的大虧。
這就很像是西夏與北宋的百年戰爭了。
只是,大清的武運,比北宋厲害得多罷了。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清軍的最終取勝,還是佔了國力雄厚,經得起消耗的緣故。
康雍乾三帝,雍正是最不會打仗,卻又最喜歡瞎指揮的一個皇帝。
就軍事方面而言,老四是個軍事門外漢的缺點,徹底的暴露無遺。
不誇張的說,軍事菜鳥老四,頗有高梁河車神——宋太宗趙匡義的風範。
柱這個傢伙,頭腦非常清醒。
若是提兵直接去救老十四,很可能因為不熟悉地形,而中了準軍的埋伏。
現在,柱拿捏著巨大的戰略優勢,放出了五千只蝗蟲,徹底的破壞了準軍的後勤補給線。
老十四在捱餓,準軍也在捱餓。
準軍主力即使吃掉了老十四,也還是要捱餓。
老十四輕敵冒進,肯定沒有帶多少糧食。但是,老十四處於守勢,可以殺馬殺騾殺驢,勉強度日。
不客氣的說,就算是策妄阿拉布坦,把老十四宰了,又如何?
數萬主力大軍無糧,老巢一直被塗炭,拖得越久,對準軍越不利。
如今,柱這個所謂的鎮北大將軍的手上,充其量也就是一萬五千人而已,兵力上遠遜於準噶爾人。
老十四得知柱帶兵到了後,頻頻派人來催促柱,趕緊前去救援。
如果,換個人,肯定頂不住老十四的諸多威逼利誘的小動。
然而,柱已經不是柱公、爵部,而是響噹噹的柱爺了。
柱不僅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