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軍民一家親(求個三連)(第2/2 頁)
要建設家園。還要學習各類知識。
為了讓轉移的民眾學會種植新糧食的方法,陳牧這邊特意培養大批新軍,教導百姓種植各類作物。
金錢開路是個好東西!
最近幾個月以來,土豆、紅薯等作物大肆收入大明國庫之中。
這些糧食種子收入高達兩萬多石,後續糧食種子還在增多。單單紅薯種子,就花費大明兩千多萬兩白銀。
雖然糧種受限於大明糟糕的交通條件,運輸速度並不快!
但這個訊息透過大明週報彙報全國後,讓更多商人和百姓加入尋找紅薯種子的計劃。
兩萬石紅薯會成為種苗,成為未來解決無數大明百姓災荒的關鍵所在。
紅薯只需要50公斤便可以育一畝種苗。只需要育苗一個半月,兩萬多石紅薯種子就能在兩萬五千畝以上的土地中種植紅薯。
雖然是明代種苗,產量不高。
但陳牧這邊又從現代帶回來大批關於紅薯的種植知識。
第一批紅薯苗預計最高產出2000公斤,最低畝產量應該也有1500公斤。
居中選擇箇中間量,每畝產出1750公斤。
紅薯在半年時間收穫,就會獲得翻35倍的產量。
一年後,就可以在幾千萬畝的土地上種上紅薯。
兩年內,就可以將紅薯種子撒遍全大明。
當然,這只是個理想的計算量,實際產出絕對沒這麼多。
不過舉大明之力,應對馬上到來的饑荒,絕對管用。
抵達遼東後,李自成沒有重新選擇去當遷移官。因為那工作實在太累,而且沒前途。
所以李自成選擇留在遼東,接受開墾培訓工作,他準備競選鎮長。
這鎮長是崇禎皇帝考慮遼東環境特意定下的。任何小吏都可以競選。
李自成認為鎮長前途很大!
來到遼東,李自成學習很多東西,其中有個就是種植紅薯。
“這位軍爺,這綠苗就是紅薯,它往田壟一插,在澆水後就能活?”
教導李自成等人的新軍士兵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靦腆地點頭:“對,《紅薯育種手冊》上寫著的!這紅薯的種苗寶貴,大家種植的時候要小心啊!”
實際上在正常的統治者眼中,戰爭的本質是雙方矛盾激烈掉無法調和的產物。
戰爭的勝利者享有重新分配的資源,享有族群獲得更多資源的權利。
這也是草原民族為何劫掠的原因。
活不下去了,打草谷,搶別人的唄。搶不過,送人頭唄!
說句實在話,封建世界就是資源掠奪的世界。
也是個比爛的世界
一個世界寫得東西多了,後續就不好展開了。
這兩天正在構思如何讓噠清覆滅。
大家可以猜測噠清那個時間點的。
簡單透個底——
下個世界有武俠,有一躍十多米的輕功,還有神功,嗯,有愛情,有快意恩仇,還有壓路機和推土機的橫掃和碾壓!
嗯,狗作者還有一件事。
沒票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