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小秦氏(第1/2 頁)
錢能解決大多數問題,這句話對國家來說,也一樣適用。
都說大宋富,事實上這種富裕只停留在數字上。
朝廷稅收是高,但是開支一樣大。
唐朝的國土面積是宋朝的三四倍,雖然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荒無人煙的地方。
但是大宋的官員卻是唐朝的三倍,軍隊也是唐朝的三倍以上。
而大宋也是歷史上官員朝代最高的朝代。
除此外,唐朝軍隊幾乎不需要花朝廷的錢。
唐朝實行的是府兵制,甚至連士卒的武器盔甲都需要自己出錢打造。
因此在唐朝時當兵的並不是窮人,都是一些小有家資的人。
因為窮人置辦不起武器盔甲,根本參不了軍。
可能有人奇怪,不給錢還倒貼傻子才會去參軍。
其實唐朝也不是不給錢,只是不直接給。
士卒參軍家裡的田地就會免除稅收,除此外打了勝仗還會賞賜金銀和田地。
而宋朝是直接給士卒發工資的。
種種原因導致大宋明明財政收入是唐朝的幾倍,但是朝廷就是沒錢。
光是軍費開支就佔據了每年國家收入的七八成。
這還是不打仗的情況下,一旦打仗,士卒死傷,藥品撫卹就夠朝廷頭疼了。
而也正因為朝廷缺錢,經常會出現拖欠軍餉的事,士卒們連家都養活不了。
這個時代的普通士卒,有幾個懂保家衛國這種大道理的?
人家參軍就是為了混口飯吃,軍餉都拖欠,士卒還能指望朝廷給撫卹?
可以說,弱宋之名,是各種因素綜合形成的,並不單單只是因為重文輕武。
當然了,若是反推,就會發現根源其實還是出在重文輕武上。
重文就要優待文官,不僅給他們高工資,每次開科取士,錄取的人數也不能少。
而因為重文,為了安撫武將就得給他們比文官更高的工資。
才會導致朝廷在官員俸祿上的開支越來越大,不能欠官員的俸祿,只能欠士卒的了。
但是到了如今,已經不是解決重文輕武就能解決那些弊端的時候了。
趙興的想法就是先搞錢,然後把軍隊戰力提升上去。
只要軍隊的戰力上去了,對外可以禦敵,對內可以鎮壓。
查鹽務不僅能弄到錢,鹽也關係民聲,只要做好,可謂一舉兩得。
“這件事牽扯甚廣,容朕好好考慮考慮,你先回去吧。”官家說道。
“是,兒臣告退。”趙興行禮道。
他也沒有想過自己三言兩語就能說動父皇按照他的想法來。
若是他的話能夠影響父皇,等將來自己繼承皇位時,能夠省掉很多功夫。
要是影響不了,大不了自己當皇帝后,自己來做。
“對了,人拿下後,朕會讓人送去開封府衙,怎麼處置你說了算,開封府尹那邊朕會交代他的。”官家說道。
“謝父皇!”趙興高興道。
……
從龍圖閣出來,趙興沒有上步輦,而是對顧廷燁說道:“仲懷,陪我走走。”
趙興被突然召回宮,顧廷燁也跟了過來,之前一直等在龍圖閣外。
“是!”顧廷燁應道。
“仲懷,我聽說你外祖父是江南有名的鹽商對吧?”趙興一邊漫無目的的往前走,一邊說道。
“殿下說的沒錯,臣外祖父確實是江南鹽商。”顧廷燁點了點頭,不知道趙興問這個是什麼意思。
“你和你外祖父經常有聯絡麼?”趙興問道。
鹽在大多數朝代都是官營,但是這個官營並不是說官服從生產到銷售全部包攬。
宋朝時期的鹽,朝廷只負責生產,鹽商拿錢向朝廷買鹽引,然後拿鹽引去提鹽。
若是透過正經手段,鹽商確實可以賺錢,但是利潤卻沒有那麼大。
原劇中,顧廷燁的母親光是嫁到顧家時陪嫁的銀子和各種嫁妝就價值百萬兩。
後來白家老太爺去世後,還給顧廷燁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白家很大可能也暗中經營著私鹽,不然憑什麼能積攢下如此龐大的家業?
即便沒有,白家作為江南有名的鹽商,對於私鹽的事肯定也知道。
不管父皇會不會查鹽務,趙興提前瞭解總沒錯。
“回殿下,臣外祖父只有家母一個獨女,臣母親難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