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英國公府(第1/2 頁)
英國公面對接二連三前來拜訪的人,直接閉門稱病,一個都沒見,送來的禮物也全部給送回去了。
英國公府正堂,英國公夫妻坐在上首,堂內除了伺候的丫鬟,沒有其餘人在場。
“官人,你倒是說句話啊?我之前讓你早點上書,你卻說要考驗其人品,一直拖著。現在又說什麼女兒成了太子妃,此時上書不合適。那什麼時候才合適?”英國公夫人孫氏看著一言不發的丈夫,有些氣憤道。
“夫人,我不都說了麼,這官家剛準備冊封太子,還定下咱們女兒為太子妃,現在這汴京城多少人上趕著要給咱們家送禮?這個時候我若上書過繼的事,別人會怎麼想?”英國公苦口婆心道。
英國公也是沙場老將,如今更是掌管著西郊大營,向來以軍紀嚴明所著稱。
但是面對這個結髮妻子,實在硬氣不起來。
“你想著別人怎麼看你,那你有沒有想過我以後見了張家的列祖列宗,列祖列宗會怎麼看我?身為張家的媳婦,未能為張家開枝散葉,如今你又不過繼,到時候爵位無人繼承,我又什麼臉面去見張家列祖列宗?”孫氏質問道。
“我也沒說不過繼,咱們可以先過繼,只是上書的事先等等。”英國公說道。
“等到什麼時候?現在女兒只是定親,還沒嫁過去呢,要是等女兒真成了太子妃,你豈不是更開不了口?”孫氏道。
夫妻兩人感情很好,之所以爭吵是因為過繼子嗣的事。
他們夫婦也不是沒有兒子,但是兩個兒子都在和西夏的戰爭中戰死了。
英國公又堅持不肯納妾,孫氏為了延續張家血脈,年近四十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懷了孩子。
當初生產的時候,差點命都沒了,還說著要先保孩子。
可惜最後卻生下一個女兒。
經過那次的事情後,英國公死活都不敢讓孫氏再生了,但是他又不遠願意納妾,於是便提出了過繼。
張家傳承多年,也是大族,同族子弟肯定不少。
但是英國公擔心過繼的子嗣品行不端,敗壞門風,決定先仔細考察,再做定奪。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張家過繼子嗣,和上不上書有什麼關係呢?
若是單純的過繼一個子嗣,自然是沒關係,你想過繼多少都行,朝廷也管不了。
但是張家不同,張家是勳爵,過繼的子嗣是要繼承爵位的。
前文就提到過,爵位的繼承並不是說想指定誰就指定誰,是需要上奏批准的。
事實上正史中,宋朝的爵位是不能世襲的。
但是這個世界和正史有些差異,爵位是可以世襲的。
當然前提條件是封爵的時候就說了世襲罔替的爵位才行,那些降等的爵位和流爵自然不能世代承襲。
可以世襲,就面臨一個問題,朝廷想要把爵位回收回去。
朝廷想要回收,但是想要削掉爵位也得有正當藉口。
為了收回爵位,於是朝廷便對爵位的繼承上有著很嚴格的規定。
沒有子嗣的,想要讓兄弟或者侄兒繼承爵位,就得上奏官家,官家批准後才有繼承權。
不過一般來說,這樣的關係官家都不會卡著。
但若是沒有兄弟侄兒這種近親的,想要過繼一個血脈更遠的同族之人來繼承爵位,那麼對不起,不行。
如此一來,爵位自然就被朝廷給收回去了。
不過這個不是絕對,朝廷對外的說法是,有功勞著,又沒有兄弟侄兒,可以過繼遠房同族繼承爵位。
這個有功勞者,指的是當代爵位者,而不是歷代祖先。
英國公雖然沒有兄弟侄兒,但是他有功。
加上自己兩個兒子是戰死沙場,他上奏過繼子嗣繼承爵位,官家不可能不答應。
不然就寒了天下人的心。
畢竟英國公的兒子是為國戰死的,朝廷還不準人家過繼子嗣來繼承爵位,以後誰還為朝廷賣命?
所以在這個事情上英國公一直不急,想要從同族中仔細挑選合適的人選過繼。
然而自從官家找他說,想讓他女兒嫁給皇子,英國公就有些著急了起來。
他擔心到時候官家同意他過繼的子嗣繼承爵位,會被人說閒話。
好在官家說的是暫時不公佈,他還有時間慢慢考察挑選。
可是就在前不久他挑選出過繼人選,準備選個吉日,在族老的見證下完成過繼後就上書官家的時候,官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