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非殺不可!(第2/2 頁)
一戰麼?”
曹安跪在後面聽的熱血沸騰,都恨不得請戰了。
曹家先祖在太祖太宗兩朝立下赫赫戰功,死後被追封為王。
曹安身為曹家後代,不敢說和祖宗相比,也不願丟了祖宗的臉,一直是主戰派。
然而現在文臣掌控大權,武將根本沒什麼話語權。
趙興的一番話,簡直說到他的心坎裡去了。
“你說的輕巧,一個稚童妄談國事。你以為打仗有你想的那麼簡單?如今國庫空虛,戰事一起,能支撐多久?”官家喝道。
趙興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他一直以為宋朝軍隊弱,是因為重文輕武的原因。
現在看來,那只是外在原因,正真的原因是從上到下都在畏戰。
打贏了卻還要給對方納貢,這種憋屈的事,連清朝都沒這麼幹過。
清朝人家割地賠款,那也是打輸了以後的事。
官家說的不錯,打仗打的錢,不管是給遼國納貢還是給西夏的歲幣,看似不少,但是實際上未必能支撐起一場戰爭。
花這點錢,保持邊境和平,沒有戰事,好像是賺了。
但是國與國之間並不是做買賣,從銀錢上來論是賺是虧。
大宋這邊一再退讓,不僅讓遼國西夏得寸進尺,覺得大宋軟弱可欺。
更是讓軍中真正有報國之心的人寒心。
此時趙興才真正明白,大宋弱並不是因為他重文輕武,而是因為魂丟了。
官家看著趙興倔強的神情,嘆了一口氣。
“伯忠,你先回去吧。”官家衝曹安擺了擺手道。
“臣告退!”
曹安聞言起身行禮,退了出去。
“福兒,來父皇身邊坐。”官家招了招手。
趙興聞言來到父皇身邊坐了下來,說道:“父皇,兒臣雖然年紀小,卻也知道一味的退讓,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的。”
“你是不是對父皇很失望?”官家說道。
“兒臣不敢。”趙興連忙說道。
官家微微一笑,說道:“朕為出生的時候澶淵之盟就已經簽訂了,朕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也對此義憤填膺。後來朕被立為太子,朕也立志要滅遼國平西夏,然而等朕真正親政後,才發現朕當年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朝廷沒錢,打仗不管輸贏,兵器盔甲器械都要錢財打造,招兵要錢,士卒戰死了撫卹要錢。
後來西夏立國,朝野上下都建議出兵討伐,結果卻大敗而歸。朕多年勵精圖治,存的那點錢糧全被耗空了。
那時候朕就明白,打仗打的是錢糧是國力。但是朕仔細研究過從開國至今的賦稅收入和各種支出,發作賦稅明明比建國之處要多不少,但是開支卻要大很多,以至於快要入不敷出了。
朕便萌生了變法圖強的念頭,可是最後卻因過於倉促,阻力太大,朕不得不叫停。
你能由此志氣,朕很是欣慰,但是不管是遼國還是西夏都是強敵,現在起刀兵,國力不足,贏了也沒任何意義。與其空耗國力,不如先解決內部積弊,富國強軍,才是正理。”
“父皇,您說的對,但是您想過沒有,遼國西夏不打大宋,並不是因為那點歲幣,是因為他們本身內部也不穩,無力出兵。兒臣不是說要主動挑起戰事,只是想態度強硬一點。此時遼國出現旱災,若是我們退讓,反而更讓遼國覺得我大宋怕他們了,只會讓他們更加肆無忌憚,說不定還會興兵犯邊劫掠。”趙興說道。
“你還是想殺那打死百姓的遼國人?”官家問道。
“非殺不可!”趙興堅定道。
官家沉思了一會,說道:“傳令榮顯,讓他帶人去鴻臚寺,把遼國打死百姓的兇手抓起來,若是遼國使臣團敢阻止,全部拿下!”
“是!”劉公公應了一聲,匆匆出去傳令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