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建設型文明和掠奪型文明(第1/2 頁)
就在比鄰星人陷入火星登陸戰的戰爭泥潭的時候,天狼星人也陷入了麻煩。
人類在木衛二、土衛二、土衛六等衛星上佈置的後手開始頻繁地襲擾天狼星人的採礦隊,給天狼星人的後勤補給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
這些潛伏部隊以鮫人族、地獄族為主,也有木衛二上的智慧生物坤基族這樣的星球原生物種。
他們利用在深海中生存的優勢,頻繁透過襲擾戰術攻擊天狼星人的採礦設施和能源開採裝置,讓天狼星人不得不派駐大量地面部隊來保護開採設施,並且嚴重削弱了天狼星人的後勤補給能力。
天狼星人為了維持自身消耗,不得不停止對比鄰星人的支援,這使得比鄰星人更不願在火星上進行破壞性轟炸了。
因為比鄰星人只剩下半顆火星作為資源開採基地了。
這場戰爭充分暴露了星際遠征的弱點和缺點,在失去後勤補給的情況下,艦隊的每一分消耗都必須精打細算。
即使佔領了敵人的資源星,在沒有建立起工業體系和穩固的後勤補給系統的情況下,資源也不會寬裕。
尤其是像天狼星人和比鄰星人這種拖家帶口的移民團隊,資源和能源消耗巨大,戰爭的時間拖得越長對他們就越不利。
面對這種情況,天狼星人和比鄰星人開始焦躁起來。
畢竟戰爭期間的消耗和和平時期的消耗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戰事再拖下去,不用人類來打,他們自己的後勤系統就得崩潰。
現在他們有兩個選擇,一是迅速肅清火星上的人類,全面佔領火星,然後與人類開展對峙,開發太陽系外圍資源;
另一個選擇是迅速與人類的太空軍決戰,打垮人類的艦隊,這樣即使不登陸地球,人類也失去了對聯盟的威脅,他們可以從容進行殖民星建設,逐漸蠶食太陽系的各個星球。
俗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場戰爭之所以打成這樣,與天狼星人和比鄰星人對自己母星的破壞性開採有很大關係。
如果他們的母星還能夠生存,他們就不至於拖家帶口地來太陽系殖民。
至少可以使用少量艦隊,像比鄰星人第一次攻擊地球那樣,透過基因武器、核子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殺傷人類。
等到人類死絕了再殖民太陽系。
可惜,他們在文明的發展上走上了錯誤的道路,沒有把母星系建設放在文明發展的第一位,而是妄想憑藉殖民掠奪來發展文明。
這在地球時代就已經證明是錯誤的選擇。
西方國家曾經因為全球殖民而興盛,但是當時間進入21世紀,這種海盜型文明就失去了發展優勢。
而以龍國為代表的建設型文明則快速崛起,並且迅速成為地球的霸主。
這裡面最大的區別就是建設型文明的根基一般是越發展越牢固。
而海盜型文明則因為習慣了掠奪,而不屑於生產,這就導致他們會進入一個越搶越少,越少越搶的怪圈。
最終自己就會走向毀滅。
很顯然比鄰星人和天狼星人也陷入了這樣的怪圈,他們的掠奪式發展模式,使得他們對母星系的無限索取導致母星系宜居性變差,自然資源枯竭,而不得不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
或者說他們本來的目的就是要透過殖民擴充套件來繼續發展文明,而且他們也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目標——太陽系。
這個星系距離近且資源豐富,宜居星球多,且充滿生命,實在是得天獨厚的福地。
所以天狼星人和比鄰星人不約而同地把眼光投注到了太陽系。
期間要不是有龍族這樣的高階文明橫插一腳,恐怕這時候太陽系已經被殖民了。
事實上按照外星人的邏輯,太陽系現在就是在被人類殖民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人類並不是地球的原生物種。
真要算起來,哪怕是金星人和火星人都更應該是太陽系的土著。
可惜,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先到先得,誰建設誰擁有。
人類現在無可爭議的就是太陽系的主人,就連金星人也承認這一點。
而且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太陽系也會容納不下人類的實力。
如果有一天太陽系的資源也無法滿足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到時候人類也會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
但是人類絕對不會像天狼星人和比鄰星人那樣在破壞完自己的母星之後,再去當“星際蝗蟲”。
因為現在人類文明的主導者是華夏族,這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