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收益分配(第1/2 頁)
費明聽後,笑著說道:“其實我當初想著以一年為期,是怕書商給不出優厚的條件,到期後自然可以根據銷售情況,與其他的書商談判。現在對方願意和我們平分利潤,簽得時間長點,自然無所謂。”
“是極,是極,伯元兄當時也是這麼和我分析的。”
“張大伯,牛!”費明豎著大拇指,給張伯元一個贊。
黃宗衍此時從懷中掏出了一張紙,對著費明和張伯元道:“字典之事,黃某萬分感激,若非老費兄弟,黃某必不會有此念想。若無伯元兄,以我之能,也定無法經營出版印刷之事。我昨日便想,此番得利非我一人之功,故學著老費兄弟分成之法,將此次出版所得,與兩位均分。”
張伯元立刻搖了搖手,說到:“不可不可。太多了。我這裡也就是陪你和書商談判而已。”
黃先生卻道:“伯元兄,休要推辭,我知你已和家族商量,準備了三百靈幣,若談判不成,便以此為出版初期的印製費用。如此大義,我黃某豈可知而不為?”
其實,張伯元和家族商定的三百靈幣投資之事,因為金額巨大,尚未有定論。但他十分有信心,便借他人之口,將此事當成既定事實傳給了黃宗衍。現在和書局的談判已成,並不需要自己家族真的出錢,於是,張伯元表面推辭道:“黃先生言重了,字典的創世實乃萬世之功,我張家有幸,可參與其中,已是福緣。”
“是極,是極,能來平鄰村,結識老費兄弟,也是黃某的福緣,這也多虧伯元兄之功。”黃先生此時誠摯至極,非要與費明和張家平分收穫。
費明覺得幾人再糾纏下去也不會有結果,便道:“謝謝老黃念及我等,但是這個字典從編撰到出版,我確實未有寸尺之功。這樣吧,我只拿收益所得一成,貼補改善些家用。”見黃先生仍要說話,費明接著道:“老黃,字典乃是萬字之典,現如今你只編纂了三四千字而已,而且其中還有很多內容需要進一步完善補充,這工作量非一人可成,也非短期之功。來年你需要招募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完成第二版、第三版的字典編纂工作。”
黃先生似是被費明說動,點了點頭。
費明又言道:“這些與你一同編纂字典的人,總不能還是張家學堂的孩子吧?需要請些飽學之士,或者名家大儒,這樣字典才不會被人詬病。那所請之人,也得吃喝拉撒,養家餬口,這錢得你出啊。”費明的意思很明確,想要字典繼續出版,之後其他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現在把錢分完了,大家也就別想著將來了。
黃先生此次表現這麼大方的原因,一是沒有費明想得透徹,二是他真將字典視為自己的孩子,別人對他孩子好,他此刻覺得無以為報,只能許諾將來的收益。現在被費明點明,而且還是為了字典能夠更好,黃先生內心對費明更加佩服。
張伯元恍然道:“費先生說的在理,將來黃先生請了其他人來,可安排在我張氏祠堂的西廂。年後我就安排人收拾出來。”
黃先生感激中帶著愧疚,道:“將來孩子們的學業……”
張伯元老於世故,自然明白黃先生的意思,誠懇地說道:“黃先生,字典乃萬世之表,萬不可有閃失,需要黃先生主持大局,至於孩子們的課業,我張氏定會另尋他人,雖不及黃先生萬一,但聖人聖訓不可不傳。”
黃先生聽聞,感動又增幾分。最終,三人還是在黃先生帶來的分成契約上籤了字:費明佔一成,張伯元代表張家佔了三成三,剩下的五成七全都是黃先生的。
張黃二人走後,孫元珍偷偷向自己的丈夫抱怨:“小石頭這是怎的?人家送上門來的錢,說不要就不要了。這得是多少?”
費雲帆算了一會,道:“大概是賣個一百本,小石頭能拿四個靈幣。”
“四個靈幣,也不少了,畢竟咱家石頭啥也沒做。那原來黃先生給多少啊?”
“黃先生原來的啥意思,大概是賣一百本能給十二三個靈幣。”
“呦,這麼多,這八個靈幣差不多是咱全家一個月的收成,說不要就不要了?”孫元珍又嘮叨了一遍。
費明從外屋聽見,逗奶奶說道:“奶,可不是這點,我估計字典上市後,每個月至少能賣出一萬冊,您算算那是多少錢?”
老兩口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可置通道:“這麼說,每個月都能得有個四百靈幣?這麼多?”
孫元珍有些慌張,道:“每個月?這麼多,這錢咱拿著不安心,你快去找黃先生退了。”
費明道:“退了啊,我不是退了他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