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1/2 頁)
</dt>
&esp;&esp;趙晟聽了,放下在看的劄子。
&esp;&esp;“這個問題,我其實已考慮過了,也問過王參知跟宰相。但須知,財政為國家支撐之本,秘書省呈報的數目,除卻前朝攜的款,恢復民生的開支用度。如今國庫裡一半不到,可知私相授受,中飽私囊之氾濫。這件事,太上皇來不及做,我便替他接著。”
&esp;&esp;御史大夫眼轉了一轉,趙晟說,“我不想贅述,叫宰相參知跟你們解釋吧。”
&esp;&esp;無論哪朝,年輕的皇帝剛登基,都是想要銳意改革,成就一番事業,趙晟也想還趙家一個清明正大之譽,否則大可繼續當閒散親王,兩耳不聞窗外事。
&esp;&esp;御史大夫瞧他這態度,就是很支援王獻變法。
&esp;&esp;除了皇黨,斯文的趙晟似乎跟狀元出身,滿腹經綸的王獻更親近。
&esp;&esp;梅雪塵年高,喜靜聽,少參與口舌之爭,於是王獻起來答話。
&esp;&esp;“臣已排程秘書省,官家令宗正寺與大理寺幹員四十人,左右巡院各出一百人,共二百餘人發派各州,調遣當洲府衙財政邸書,不出一月,定有結果參報。御史大人莫要輕斷。”
&esp;&esp;王獻微笑,淡定氣派將御史大夫回的一愣。
&esp;&esp;御史想他跟邵梵還有趙晟已經做了讓步,讓左鄭與右邵插手共察,便不再糾纏。
&esp;&esp;對高處觀望的趙晟鞠手,“臣,臣只是擔心王參知年輕,經驗尚許不足。既官家與參知宰相已遣專人,臣無異議。”
&esp;&esp;王獻隔空還禮,還是微笑,“那就謝過御史大人了。”
&esp;&esp;御史大夫微微哼了一聲,撇過頭去。
&esp;&esp;趙晟又怎會看不見御史大夫衣服下的幾根花花腸子,這一查根本便是動了他們背後王黨的利益了,但凡事看破但不能點破。
&esp;&esp;眼下,場內王獻著紅,梅雪塵著紫,倒是御史大夫身後跟著一群著綠的官員,趙晟眼光一掃,重新提筆在劄子上給臺諫的寫回批。
&esp;&esp;“官財取自於民,民著青,官著綠,可見官為民之僕。眾卿都是我底下勤奮至極的好官,自然該取俸祿,只是這財如何取,取多少都該有個清平的論斷不是。否則,國庫,何時能滿?賬目,何時能對?”
&esp;&esp;一番話,暗遞勸告警示之意。
&esp;&esp;此話一出那些人尷尬相視,包括御史大夫在內的,全都輕微咳嗽幾聲來掩飾心虛。
&esp;&esp;梅塵雪臉上只掛著平淡的笑容。
&esp;&esp;他看了眼緘默的王獻和耐心溫和的新帝,適時說,“官家,該談談這十六年前三萬八千人被屠於雄殤嶺的舊案了,這個案子當年草草瞭解,牽連的可是三萬多常州兵民的性命,刺史失蹤,成了一樁懸案,宮內宗正寺至今沒有一個清晰的案陳呈報過。”
&esp;&esp;王獻低垂的眼也萌發出了點異樣的碎光,在眼底起伏流淌。
&esp;&esp;他撩袍跪下,行禮請示趙晟,“臣想求請陛下讓親事者,右巡獄院院首邵梵入殿。”
&esp;&esp;其餘人聽這話都有些奇怪,趙晟當著眾人的面,也得裝作不知道。
&esp;&esp;“哦?他怎麼會是當年的親事者呢?十六年前,”趙晟的筆滑過葫蘆形硯臺取墨,看了王獻的腦袋一眼,“邵郎將也才八歲,尚不知事啊?”
&esp;&esp;王獻俯首,答,“他本姓王,是前朝常州刺史,王憑之獨子。”
&esp;&esp;此話一出,平地起驚雷。
&esp;&esp;終在十六年後,邵梵的身份被提起。
&esp;&esp;王家一案背後的三萬多人的冤魂,也終在十六年後,以改朝換代為代價,才在王家後人的浴血爭取下,求來一場能夠平復冤屈,洗淨汙穢的審判。
&esp;&esp;御史大夫和其餘幾人異口同聲,“此事當真?”
&esp;&esp;王獻:“豈敢欺君。”
&esp;&esp;“”
&esp;&esp;趙晟當時被擁護,便是宇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