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第1/2 頁)
面對太后的質問,隆興帝仍然鼓起勇氣,喃喃道:“此乃構陷……”
“構不構陷,自有京兆尹去查,有大理寺去查,有御史臺去查,豈容你說是構陷,就是構陷的?”
隆興帝張了張口,又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像幼時一樣,痛苦垂首不語,太后望著他和自己甚為相像的面容,心中一種濃烈的悲哀湧了上來,是她的過錯啊,在誕下菩薩保後,總不由自主將他與明月珠比較,覺得他不如明月珠乖巧,不如明月珠貼心,但一個活著的人,怎麼能比得上死去的人呢?她一昧沉溺在明月珠死去的哀傷之中,沒有像對明月珠一般,把百分百的母愛都給菩薩保,這才讓他養成溫和懦弱的性格,以致於輕易被盧裕民等人矇蔽,今日這種局面,如若細細追究,只怕她這個母親,要付大半責任。
太后語氣已經帶了一絲愴然:“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
你一意袒護老師,連其身都不正了,你還怎麼正朝廷,怎麼正百官,怎麼正萬民,怎麼正四方?聖人,你真的要為了你的私心,將自己置於萬劫不復的境地,將大周置於萬劫不復的境地嗎?”
隆興帝面對太后的連聲指責,他臉色慘白,嘴唇嚅動:“阿孃……”
見他如此失魂落魄,太后壓抑下心中不忍,繼續咄咄威逼道:“聖人,你是大周的皇帝,你還要帶著大周走向國泰民安,萬夷來朝,你不能再任自己被私情裹挾,讓百官和萬民寒心了,盧裕民若真的冤枉,律法會還他公道,那些誣陷他的人也會受到誣告反坐的處罰,誰都不會冤屈了你老師,為了大周安寧,為了帝位穩固,你應,早下決斷!”
隆興帝拳頭慢慢握緊,他茫然看著太后,太后只是冷冷瞪著他,他目光,又掃視過跪在地上央求的群臣,群臣則在殷殷期盼地看著他,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著讓他做一個明君,他神情恍惚,良久,才鬆開握緊的手指,木然道:“傳朕敕令,徹查……天威軍一案。”
群臣大喜,紛紛叩首道:“聖人英明,太后英明。”
崔珣心中大石落了地,他隨群臣叩首,一滴熱淚,帶著他六年來無盡的憤懣與不甘,終於從他眼角滑落。
這天,應該要亮了吧。
隆興帝下令徹查之後,京兆尹再無阻礙,薛萬轍開始著手查案,只不過,太后特令大理寺也參與此案。
太后召見一直告病的盧淮,將抓捕審理盧裕民的事宜全權交由他負責,盧淮苦笑:“太后還敢信任臣嗎?”
“為何不敢?”
太后道:“你為官以來,奉公守法,盡忠拂過,如果連盧卿你都不值得信任了,那這朝堂,誰還值得信任?”
盧淮沒想到自己居然能得到太后如此高的評價,他向來忠於隆興帝,雖然對太后垂簾聽政不像他伯父盧裕民一樣牴觸,但也贊同太后應及早歸政予隆興帝,六年前,參與上疏逼太后還政的官員,也有他一個,加上他和盧裕民的關係,他一直覺得太后應該是極為厭惡他的,可如今,太后居然說他值得信任,他心中頓時一陣愕然,喃喃道:“但臣,是盧裕民的侄兒。”
“正是因為你是他的侄兒,吾才將此重任託付與你,如若你叔父是冤枉的,你自可為他洗冤,如若你叔父確實作惡,你也可以憑大義滅親的功勞,不被他牽連,繼續做你的大理寺少卿。”
太后居然有意讓他不要被盧裕民牽連,而且還有意讓他繼續做大理寺少卿?盧淮在來蓬萊殿前,本以為太后會藉機殺了自己,他是報著必死的決心來的,誰能想到,她居然要救自己?盧淮驚愕之後,便不由問道:“臣何德何能,能讓太后如此為臣考慮。”
太后嘆了一口氣,誠摯道:“盧卿
,你是社稷之臣啊,這朝堂,或許有人比你更有才幹,但無人比你更赤忱丹心,吾老了,沒有多少歲月可以活了,而你還這般年輕,將來大周,少不得還要依靠你,吾怎麼忍心因你叔父之過,讓大周損失一個宰輔之才。”
社稷之臣、赤忱丹心、宰輔之才,這已經算是對一個大臣最高的讚譽了,盧淮萬萬沒想到,他沒在隆興帝那裡聽到這種讚譽,但居然能在太后這裡聽到這種讚譽,他已然熱淚盈眶,跪下伏首垂淚道:“但臣,恐會辜負太后期望。”
太后並未放棄,仍然耐心勸著:“盧卿,吾知曉,你自幼是你叔父照拂長大,讓你去親手抓他,的確是在難為你,可是,你若不去,你,乃至范陽盧氏,吾都無法保全,況且,天威軍一案,若真是你叔父暗中指使,那你再行包庇,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