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第1/2 頁)
是盧淮。
盧淮自盧裕民死後,很是鬱鬱寡歡了一段時間,朝中不斷有人以他是盧裕民侄子的原因,向太后和隆興帝彈劾他,這些奏疏都被太后一力壓下,盧淮也在太后的傾力維護中,慢慢重整了心情,有明主如此,他若再沉溺於過去,不但對不起太后,對不起他自己,也對不起將他視為范陽盧氏希望的盧裕民。
於是盧淮回到了大理寺少卿的位子上,繼續踐行他“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的為官准則,只是聽聞崔珣突然辭官,他還是有些愕然。
他猶豫了許多天,最終還是拎了一壺酒,前來找崔珣了。
李楹從支起的軒窗外看到了盧淮手中的酒,她想也沒想,就警告崔珣道:“你不準喝。”
崔珣身體好不容易好轉,她可不想前功盡棄。
崔珣嘴角揚起,允諾了她,他起身去迎了盧淮,回想上一次,盧淮踏入崔府,還是崔珣成了階下囚,被大理寺看管,如今雖只過了數月,卻已物是人非。
盧淮進入書房後,首先看到的,是紅泥小火爐,以及火爐上的白露茶。
他揚了揚手中的綠蟻新醅酒:“既有紅泥小火爐,何不來壺綠蟻新醅酒?”
崔珣搖首:“抱歉,我身體抱恙,喝不了酒。”
盧淮愣了愣神,然後訕訕道:“我升任大理寺少卿的時候,送了崔少卿一個蓮花酒注,這是我的過錯,望崔少卿海涵。”
他以為崔珣是在因為這件事記恨他,崔珣聞言,卻說了句:“有這事麼?我忘了。”
盧淮訝異抬眸,崔珣神色平靜如水,盧淮忽笑了笑:“哦,是我記錯了,沒這事。”
他又看到了放在桌案上寫著“閒夢江南梅熟日”
的白麻紙,說道:“崔少卿已經籌劃著去江南了麼?江南好啊,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是一個隱居的好地方。”
崔珣卻深深嘆了口氣,他說道:“盧少卿,你我之間,素來沒什麼交情。”
盧淮怔了下,崔珣淡淡道:“所以,你今日前來,到底要我相助何事,還是直截了當地說出來吧。”
崔珣直白點破,盧淮頓時羞窘難當,這倒讓一旁觀看的李楹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崔珣這個人,話雖然不多,但有時候說起話來,的確難聽,往往能把盧淮這種臉皮薄的正人君子氣個半死,只是崔珣在與她定情之後總是極盡溫柔,她都差點忘了他這一面。
盧淮臉都漲紅了,李楹瞧著又覺得他有點可憐,畢竟盧淮在天威軍一案中出力良多,雖然他是盧裕民的侄子,雖然他以前屢次羞辱崔珣,但一碼歸一碼,他應該還是功大於過的。
所以李楹支起身子,悄悄對崔珣耳朵吹了口氣,說道:“別太過分。”
崔珣只覺耳垂酥酥麻麻的,他臉也瞬間微紅,偏偏盧淮在這裡,他還不能露出端倪,只好輕輕咳了聲,意思是讓李楹不要再胡來了。
還好盧淮正低頭喝著白露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羞愧之中,沒有注意到崔珣的異樣,盧淮抿了好幾口茶湯後,才放下茶盞,下定決心道:“不錯,我的確有事,要求助崔少卿。”
崔珣道:“何事?”
“黃門侍郎王暄,自七日前上朝之後,就不知所蹤了,只留下一封書信,說要和一個妓女私奔,這事,崔少卿知曉麼?”
“略有耳聞。”
“聖人大怒,指派京兆尹偵察王暄下落,但一連查了七日,都一無所獲。”
盧淮憂心忡忡:“我也派出武侯偵察,也沒查到。”
盧淮嘆道:“博衍是我摯友,他家中老母妻兒已經哭成一團,我真是於心不忍,我知曉察事廳耳目遍佈整個長安,所以想求崔少卿助我探查博衍下落。”
盧淮居然會來求他?這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不過雖然盧淮央求,崔珣還是婉拒:“我已辭官,雖接替之人還未上任,但朝中事情,我不好再插手,何況還有京兆尹和大理寺在,我不能越俎代庖。”
盧淮有些著急:“雖有京兆尹和大理寺,但若論探聽窺視,沒有能比得上察事廳的。”
察事廳就是為了探聽官員動向才成立的,專行陰詭之事,可以說,朝中官員晚上宴請了幾個客人,察事廳都能探聽到清清楚楚,這也是盧淮放下面子,前來央求崔珣的原因。
崔珣仍然搖頭,他沒有興趣去查一個和妓女私奔的官員下落,盧淮咬牙:“崔少卿,我知道我以前對你不住,但博衍失蹤,絕對有蹊蹺,他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