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第1/2 頁)
只不過,崔珣卻沒有出現在群臣隊伍中,他站在不遠處的山坡之上,靜靜看著西明寺外的盛大場面。
計青陽和李楹站於他身側,計青陽看了眼崔珣身上裹著的玄黑鶴氅,八月的天,居然裹著這麼厚的鶴氅,想必身子骨已經羸弱到病體難支的地步了,他又看了眼山坡下君民和睦的場景,說道:“若非崔少卿前去嶺南押送沈闕,沈闕早死在半路了,郭帥也沒辦法平反,論功勞,崔少卿應該佔第一,你理應在這種鮮花盛開的場合,接受百姓的讚譽的。”
崔珣不以為意,他道:“計大俠九死一生將郭帥頭顱護送到長安,不也連個名字都不留麼?”
計青陽呵呵一笑:“我是什麼身份?百騎司的罪人,我自然不能留下名字。”
李楹道:“你是不能留,他是不想去。”
“為何?”
李楹望著山坡下抱著木匣流著淚的隆興帝,嘆道:“他總懷疑,我阿弟和天威軍一案有關聯。”
計青陽愣了一愣:“那應該不會吧。”
李楹忙道:“你也覺得不會?”
計青陽沉吟了下,道:“我是按照常理推斷的,怎麼可能有皇帝會願意割讓自己的土地,放棄自己的臣民啊?他就不怕下了黃泉,沒臉面見列祖列宗麼?而且聖人看起來不像個昏聵的君主,依我看,他就是當時年紀小,被盧裕民等人矇蔽了,畢竟當時天下人,都被盧裕民矇蔽了,你總不能要求一個久居深宮的帝王,能在事情發生後,馬上就判斷出天威軍是冤枉的吧?這不現實。”
計青陽的話,頗有幾分道理,隆興帝久居深宮,從未去過民間,幾乎所有訊息都是從盧裕民口中得知的,而且他當時才十七歲,不可能火眼金睛到洞燭其奸,崔珣聽到走南闖北的計青陽都這般說,心中也動搖了下,難道自己的懷疑,是錯誤的麼?
計青陽拍了拍他肩膀:“別心思太重,如今事情解決了,你應該珍惜眼前人,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懷疑上面。”
崔珣看了眼李楹,也覺得有幾分羞慚,他所剩年月,不知幾何,李楹已經等他夠久了,他不應該再讓她繼續等下去。
理智和情感都告訴他,他應該答應計青陽,不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懷疑上面,但他仍然遲疑了片刻,才違心道:“我會的。”
計青陽沒有察覺到異樣,只是哈哈笑道:“想通了就好了,我送訊息給郭旭的時候,看到跟他一起回來的女子,不像個普通民間女子,倒是像暗探的模樣,不會是你派過去的吧?”
崔珣承認道:“是我,我派她去照料郭旭,沒想到她與郭旭生了情,我已經告訴她,不需要再回察事廳了,日後和郭旭好好過日子便是。”
“你給人家找娘子,怎麼忘了自己的娘子呢?”
李楹聽到“娘子”
二字,頓時羞紅了臉,崔珣望著她滿布紅霞的臉龐,心中微動,莞爾笑了笑:“不會忘的。”
除了郭旭想讓父親葬在落雁嶺,阿蠻也是這般想的,盛氏族人前倨後恭,六年前欺負她一個沒了阿兄的孤女,任她淪落風塵都不聞不問,六年後,卻又變了一副嘴臉,稱讚阿兄是為國為民的大英雄,誇獎她是為兄申冤的奇女子,還說阿兄能葬在盛氏祖墳,對於盛氏一族來說,簡直是蓬蓽生輝。
就好像半年前,不願給阿兄抬棺的,不是他們一樣。
厚顏無恥的模樣,讓阿蠻直犯惡心。
阿蠻相信,阿兄定然也不願葬在此處,日日看著這些人的嘴臉,他寧願回到落雁嶺,和他的兄弟永遠在一起。
不過,落雁嶺尚在突厥之手,阿蠻只能將盛雲廷暫時下葬,待收復豐州後再行遷墳。
下葬那日,崔珣也來了,這次阿蠻沒有驅趕他,而是客客氣氣的,邀請他為阿兄斟上一杯祭酒,崔珣將祭酒灑在墓碑前,然後便望著新壘起的黃土出神,阿蠻也默然無語,良久,才問出了在她心中徘徊已久的問題:“那日沈闕說,聖人也參與了此事,是真是假?”
崔珣並沒有馬上回答,他看著盛雲廷的墓碑,恍惚間,彷彿看見了盛雲廷身中數刀,仍然在奮力拼殺的慘烈場景,他抿了抿唇,垂眸道:“盧裕民供認,是他假借聖人之名勾結沈闕,盜用了聖人行璽,聖人對此並不知情。”
“原來是這樣。”
阿蠻喃喃道:“那你呢?你有查到什麼嗎?有查到聖人和此案有關嗎?”
“沒有。”
阿蠻鬆了一口氣:“那就是說,聖人的確不知情,沈闕也是被盧裕民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