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第1/3 頁)
一、七律詩《周易哲學視角下的“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
(一)《周易哲思映史篇》
玄德進位漢王宣,雲長攻城威名傳。
乾坤變化運帷幄,剛柔並濟戰陣前。
否泰交替勢難測,亢龍有悔警世言。
周易哲思透今古,三國風雲入眼簾。
(二)詮釋:
詩的首聯“玄德進位漢王宣,雲長攻城威名傳”,直接點明瞭劉備進位漢中王和關羽攻拔襄陽郡這兩個主要事件。
頷聯“乾坤變化運帷幄,剛柔並濟戰陣前”,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關於天地變化的理念,以及在戰爭中運用剛柔相濟的策略。
頸聯“否泰交替勢難測,亢龍有悔警世言”,則表達了事物發展的不確定性,如否極泰來的變化,以及亢龍有悔的警示,暗示了命運的起伏和教訓。
尾聯“周易哲思透今古,三國風雲入眼簾”,強調了周易哲學的深刻意義能夠貫穿古今,而三國時期的風雲變幻也在其中得到了體現。
整首詩以周易哲學為視角,深入剖析了“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這一歷史情節,展現了其中蘊含的哲理與智慧。
(三)《三國演義》第 73回的回目,梗概,主題,情節,主要人物,經典詩句和典故
回目:《三國演義》第73回的回目為“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
梗概:
曹操在漢中與劉備的戰鬥中兵敗,又被魏延射了一箭,三軍銳氣墮盡,退回京兆。
劉備取得漢中後,安民已定,大賞三軍,人心大悅。眾將欲推尊玄德為帝,劉備推辭,後經諸葛亮等人勸說,自封漢中王,立劉禪為王世子,封諸葛亮為軍師,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上將,並上表許都。
曹操得知劉備自封漢中王,大怒,欲興兵討伐。司馬懿獻離間計,建議曹操聯合東吳共同對付劉備。東吳因荊州之痛,想先與關羽結親共同破魏,若不成則合力破蜀。
關羽拒絕了東吳的結親提議。曹操大兵南下,關羽挫其銳氣,取得襄陽,又準備進攻樊城。
主題:
權力更迭與正統之爭:劉備自封漢中王,體現了當時群雄逐鹿、各霸一方的局勢,以及對權力和正統地位的追求。這一回展示了劉備集團勢力的進一步壯大,以及其在三國鼎立局面中逐漸站穩腳跟的過程。
人物性格與命運:透過對劉備的謹慎謙遜、關羽的高傲自負等人物性格的刻畫,暗示了他們未來的命運走向。關羽拒絕東吳結親,為後來東吳偷襲荊州埋下了伏筆。
戰略謀劃與聯盟變化:曹操與東吳的聯盟意向,以及各方勢力之間的相互算計和戰略謀劃,展現了三國時期政治、軍事鬥爭的複雜性和多變性。
情節:
劉備進位漢中王:
劉備取得漢中後,眾將皆有推尊玄德為帝之心,劉備起初推辭,認為自己是漢臣,不可稱帝。但經諸葛亮勸說,為凝聚軍心,決定退而求其次,自封漢中王,並進行了一系列的封官賞賜,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曹操的反應與決策:曹操在鄴郡聞知玄德自立漢中王,十分憤怒,欲起兵征討。司馬懿獻計,讓曹操聯合東吳取荊州,使劉備首尾不能相救,曹操大喜,依計行事。
東吳的策略與行動:東吳因荊州之痛,對劉備懷恨在心。先是想與關羽結親,共同破魏,被關羽拒絕後,便商議與曹操聯合破蜀。
關羽攻拔襄陽郡:關羽受命領兵進攻襄陽,殺散曹兵,取得襄陽後,又準備渡襄江攻取樊城。
主要人物:
劉備:在這一回中展現出了他的仁義和謙遜,同時也有對權力的追求。他在眾人的推舉下,經過一番推辭後自封漢中王,鞏固了自己的勢力。
諸葛亮:足智多謀,善於把握局勢。他勸說劉備進位漢中王,以穩定軍心,增強劉備集團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關羽:英勇善戰、威震天下,但性格高傲。他拒絕了東吳的結親提議,展現出了他的忠義和對劉備的忠誠,但也為日後的危機埋下了隱患。
曹操:作為劉備的對手,曹操在得知劉備稱王的訊息後大怒,欲興兵討伐,顯示出他的霸道和對劉備勢力壯大的擔憂。
司馬懿:曹魏陣營的重要謀士,獻出聯合東吳的計策,展現出他的謀略和對局勢的準確判斷。
經典詩句和典故:
經典詩句:這一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