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第1/4 頁)
一、七律詩詞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的〈三國演義〉第 118 回解析》的描述:
(一)《解析〈三國演義〉第 118 回》
三國風雲卷巨瀾,一一八回思緒綿。
周易哲思蘊其內,乾坤變幻展眼前。
劉諶死孝忠義顯,劉禪降順命運憐。
鄧艾鍾會爭功業,歷史滄桑墨香傳。
(二)詮釋:
這首詩透過七律的形式,概括了《三國演義》第 118 回的主要內容和周易哲學的解析角度,表達了對這一回的感慨與思考。
詩的首聯“三國風雲卷巨瀾,一一八回思緒綿”,點明瞭《三國演義》這部作品所展現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以及第 118 回給人帶來的綿長思緒。
頷聯“周易哲思蘊其內,乾坤變幻展眼前”,指出了在對這一回的解析中融入了周易哲學的思想,同時也展現了世事如乾坤般的變幻無常。
頸聯“劉諶死孝忠義顯,劉禪降順命運憐”,具體闡述了劉諶以死盡孝所體現的忠義,以及劉禪投降的無奈和令人憐憫的命運。
尾聯“鄧艾鍾會爭功業,歷史滄桑墨香傳”,描述了鄧艾和鍾會為功業相爭的情景,以及歷史的滄桑透過文字傳承下來。
整首詩以凝練的語言,將《三國演義》第 118 回與周易哲學相結合,展現了其中豐富的內涵和歷史的厚重感。
(三)《三國演義》第 118 回回目為“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以下是對這一回的詳細介紹:
1. 經典梗概:
鄧艾奇兵突襲成都,後主劉禪聽聞鄧艾取了綿竹、諸葛瞻父子已亡,驚慌失措。大臣們商議對策,有人建議奔南中七郡,有人提議投吳。光祿大夫譙周則勸劉禪降魏,認為南蠻不可靠,且魏能吞吳,若投吳後吳被魏所吞會遭兩次之辱,不如降魏可保宗廟、安黎民。後主劉禪猶豫不決,退入宮中。
北地王劉諶堅決反對投降,痛罵譙周是“偷生腐儒”,併力勸父親劉禪不可聽信腐儒之言,應堅守成都等待姜維救援,內外夾擊可獲大功,不應輕易放棄先帝基業。但劉禪不聽,仍決定出降。劉諶悲憤至極,帶劍入宮殺死妻子和三個兒子,然後自刎於昭烈廟中,以死殉國。
後主劉禪派譙周作降書,遣張紹、鄧良同譙周齎玉璽向鄧艾請降。鄧艾大喜,接受降書和玉璽,並厚待張紹等人。隨後,劉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出降。鄧艾扶起後主,親解其縛,焚其輿櫬,並車入城,自此蜀漢滅亡。
鄧艾封師纂為益州刺史等,又於綿竹築臺彰功,大會蜀中諸官飲宴。此時,鄧艾與鍾會兩人因爭滅蜀之功起了紛爭。姜維假降鍾會,企圖借鍾會之力消滅鄧艾,以圖後事。鄧艾察覺到鍾會的意圖後,上書司馬昭揭露鍾會心懷謀反之心;鍾會得知後,也迅速上書司馬昭,反稱鄧艾有謀反之意,一場更為複雜的爭鬥就此展開。
2. 主要人物:
劉諶:劉禪的第五子,自幼聰明、英敏過人,對蜀漢忠心耿耿。在國家危難之際,他堅決反對投降,展現出了高尚的氣節和強烈的愛國精神,但最終因無力迴天而自殺殉國。
劉禪:蜀漢後主,懦弱無能,胸無大志。面對鄧艾兵臨城下,他沒有抵抗的勇氣,輕易地聽從了譙周的建議,選擇投降,導致蜀漢滅亡。
鄧艾:曹魏名將,偷渡陰平成功後,迅速逼近成都,迫使劉禪投降,立下大功。但他在勝利後變得驕橫跋扈,引起了鍾會的不滿和司馬昭的疑忌。
鍾會:曹魏將領,有一定的才能和野心。在滅蜀之戰中也有功勞,與鄧艾爭功,後被姜維利用,陷入與鄧艾的爭鬥之中。
姜維: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一心想要復興漢室。在蜀漢滅亡後,假意投降鍾會,試圖挑起鄧艾與鍾會的矛盾,從中尋找機會復國。
譙周:蜀漢光祿大夫,主張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力勸劉禪降魏。
3. 經典情節:
劉諶哭祖廟死孝:劉諶得知父親劉禪要投降,怒氣沖天,帶劍入宮表明自己寧死不降的決心。在勸說劉禪無果後,他殺死妻子和兒子,然後到昭烈廟中哭訴先帝,自刎而死。這一情節展現了劉諶的忠烈和對蜀漢的深厚感情,也與劉禪的懦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禪投降:劉禪在大臣們的勸說下,放棄了抵抗,選擇向鄧艾投降。他率領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出北門十里而降,標誌著蜀漢的正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