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巨大的採礦(第1/2 頁)
勾勒出家鄉往昔的興衰輪廓,又串聯起他個人成長路上的諸多起伏,成為了他命運轉折與奮進的深刻背景。
林光宇生於斯長於斯的那座礦山小鎮,四周群山環抱,仿若一個被歲月塵封的隱秘角落。小鎮的佈局緊湊而質樸,主街兩旁是矮矮的平房,屋前屋後偶爾可見幾株耐旱的沙棘樹,枝頭掛著的小紅果,是孩子們解饞的零嘴。他家的老屋位於小鎮偏西,緊鄰著一條通向礦山的小路,每日清晨,總能聽見礦車轆轆駛過的聲響。
童年時的林光宇,生性頑皮好動,對礦山的一切充滿了無盡遐想。那巨大的採礦裝置,在他眼中仿若神話裡的巨獸,擁有著超凡的力量。每當陽光灑在礦山上,閃耀著金屬光澤的採礦機器開始運轉,巨大的鑽頭破土而入,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他便會像只敏捷的小猴子,穿梭在礦山周邊,瞪大眼睛瞧著這震撼的作業場面。礦石被源源不斷地開採出來,堆積如山,在日光下閃爍著奇異的光芒,他滿心好奇,這些看似普通的石頭究竟藏著怎樣的魔力,能讓整個小鎮的人為之忙碌。
可好景不長,在林光宇十二歲那年,小鎮遭遇了一場礦業危機。由於過度開採,礦山的資源逐漸枯竭,開採難度驟增,成本也節節攀升。曾經忙碌的採礦場,漸漸變得蕭條冷清。大型採礦機器因缺乏維護,零件生鏽,停在原地宛如一堆廢鐵。許多礦工失業,小鎮的經濟陷入低迷,愁雲慘霧籠罩著每一個角落。林光宇家也未能倖免,父親失去了工作,家庭收入銳減,生活的重擔沉甸甸地壓在父母肩頭。
為了幫襯家裡,林光宇不得不收起往日的貪玩心性。課餘時間,他跟著父親上山撿柴,看著荒蕪的礦山,心中滿是酸澀。那些曾經威風凜凜的巨大采礦裝置,如今破敗不堪,像是在無聲訴說著昔日的輝煌與當下的落寞。山上的植被因開採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每逢雨季,泥水肆虐,沖毀了山下的部分農田和房屋,小鎮的困境愈發雪上加霜。
但困境也磨礪了林光宇的意志,他深知唯有知識才能改變現狀。學校裡,他愈發刻苦,老舊的課桌上堆滿了課本與筆記,昏黃的燈光下,他的身影總是最晚離開教室。老師講的每一個知識點,他都如飢似渴地吸收,彷彿那是開啟未來之門的鑰匙。憑藉著不懈努力,他考入了縣城的重點高中。
縣城的學習環境與小鎮截然不同,這裡資源豐富、資訊靈通。一次偶然的機會,林光宇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科技展,其中關於新型採礦技術的展示讓他眼前一亮。那些利用智慧化系統操控的小型採礦裝置,不僅能精準開採,還能最大程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這與他記憶中家鄉粗放式的巨大采礦形成了鮮明對比。那一刻,他心底燃起了新的希望之火,決心投身礦業相關知識的學習,為復興家鄉尋找出路。
於是,高中畢業後,林光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礦業工程專業。大學期間,他一頭扎進知識的海洋,圖書館內,有關地質勘探、礦物加工、綠色採礦等書籍被他翻了又翻;實驗室中,他反覆模擬不同地質條件下的採礦流程,鑽研如何最佳化開採技術、降低能耗、修復生態。他加入了學校頂尖的科研小組,與導師同學們並肩作戰,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
大三那年,學校承接了一個偏遠山區小型礦山改造的專案,林光宇主動請纓參與其中。初到礦山,眼前的景象似曾相識,粗放式的巨大采礦裝置依舊在使用,周邊環境滿目瘡痍。他與團隊成員深入礦山調研,發現這裡不僅開採效率低下,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和環境汙染問題。
面對複雜棘手的狀況,林光宇沒有絲毫退縮。他結合所學知識,提出了一套綜合性的改造方案。一方面,引入先進的小型化、智慧化採礦器械,取代原有的粗放式大型裝置,提高開採精準度與效率;另一方面,設計並實施生態修復計劃,種植適宜的植被,治理水土流失,還礦山一片綠意。同時,加強對礦工的安全培訓,完善安全防護設施,確保每一位礦工的生命安全。
方案實施過程困難重重,資金短缺、技術難題、人員牴觸等問題接踵而至。但林光宇憑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四處奔走籌措資金,與技術專家反覆研討攻克難題,耐心向礦工們解釋新方案的益處,爭取他們的支援。經過數月的艱苦奮戰,礦山終於迎來了蛻變。
開採效率大幅提升,安全事故發生率顯著降低,礦山周邊的生態也逐漸恢復生機,綠草如茵,溪水潺潺。曾經象徵著落後與破壞的巨大采礦模式,被科學、環保、高效的新型採礦所取代。林光宇站在煥然一新的礦山上,心中滿是成就感,他彷彿看到了家鄉未來的希望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