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第2/4 頁)
陰陽相互依存和轉化的道理。
動靜之機
林沖在面對迫害時,先是隱忍不動,這是靜的表現。但當他忍無可忍時,在風雪山神廟中爆發,奮起反抗,這是動的體現。他把握了動靜的時機,展現了周易哲學中動靜變化的智慧。
乾坤之道
林沖作為一個英雄,他的行為體現了乾坤之道。他在困境中堅守正義,與邪惡勢力作鬥爭,展現了乾的剛健和坤的柔順,體現了乾坤相互配合的力量。
卦象啟示
可以將林沖的經歷與某些卦象相對應,從中獲得更深的理解。比如,他的隱忍可以與坤卦的包容相聯絡,而他的反抗則與乾卦的進取相呼應。
命運與抗爭
周易哲學認為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林沖透過自己的抗爭,改變了原本被註定的命運軌跡,體現了人在面對命運時的主觀能動性和不屈精神。
三、對《水滸傳》第一回到第十回從周易哲學角度的一些可能的解析:
1. 陰陽轉化:
洪太尉誤走妖魔:在楔子中,洪太尉執意開啟“伏魔之殿”,放出了被鎮壓的妖魔。從周易哲學的陰陽觀點來看,“伏魔之殿”的封印可視為一種“陰”的力量,它壓制著妖魔,維護著世間的安穩。而洪太尉的行為打破了這種平衡,使“陰”的封印被解除,釋放出了“陽”的、具有破壞性的妖魔力量,這象徵著陰陽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後產生的巨大變化。就像周易中所強調的陰陽相互轉化,一旦條件具備,陰陽的狀態就會發生轉變。這一事件也為後續梁山好漢的出現以及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是整個故事的開端,如同陰陽轉化中的一個關鍵節點。
高俅的發跡與王進的遭遇:高俅原本是一個市井無賴,卻因機緣巧合成為了殿帥府太尉,可謂是“小人得志”,從社會底層一躍成為權勢人物,這可以看作是一種“陽”的崛起。而王進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本是有一定地位和能力的人,卻因父親曾得罪過高俅,遭到高俅的報復,被迫逃離東京。王進的遭遇是“陽”的衰落,高俅的得勢與王進的落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了陰陽的相互轉化和世事的無常。
2. 乾坤定位與秩序的變化:
王進離開東京:王進深知高俅不會放過自己,於是帶著母親逃離東京,這是一種對原有秩序的逃避。在周易哲學中,乾為天,代表著剛健、主導和秩序;坤為地,代表著柔順、承載和服從。東京原本是一個有著既定秩序的地方,高俅作為新的掌權者,試圖建立自己的權威,對王進等舊人進行打壓。王進的離開,意味著他不願意在這種被扭曲的秩序下生存,他的行為打破了原有的乾坤定位,去尋找新的生存空間。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秩序的混亂和人們對正義秩序的渴望。
史進與少華山好漢的交往:史進作為史家莊的少莊主,本應過著安穩的生活,但他卻與少華山的朱武、楊春、陳達等草寇結交為友。從周易的角度看,史進的行為是對傳統社會階層劃分和秩序的挑戰。在封建社會,良民與草寇之間有著明確的界限,但史進卻不顧這些,與草寇交往,這是一種對“乾道”(正統秩序)的偏離。然而,這種偏離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民對自由、正義的追求。史進的行為雖然不符合傳統的秩序,但卻符合人性的本真和對友情的渴望。
3. 否極泰來與泰極否來: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鎮關西強佔金翠蓮為妾,又將其趕出家門,逼得金翠蓮父女生活困苦。這是一種極惡的行為,代表著“否”的狀態。而魯提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三拳打死鎮關西,為金翠蓮父女伸張了正義,這是“泰”的到來。魯提轄的行為看似魯莽,但卻符合正義的要求,是一種對惡勢力的反抗。這一事件也體現了周易中“否極泰來”的思想,即當惡勢力達到極點時,正義的力量必然會崛起,打破這種惡的局面,迎來新的局面。
魯智深的遭遇與轉變:魯智深原本是一名軍官,有著一定的地位和身份,但因為打死鎮關西,被迫逃離家鄉,出家為僧。這是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從原本的“泰”(安穩的生活)陷入了“否”(逃亡的生活)。然而,在五臺山的經歷以及後來的種種遭遇,使他逐漸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英雄好漢。這也體現了“泰極否來”之後,透過不斷的磨練和修行,又能夠重新走向“泰”的過程。魯智深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磨難後,最終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方向,成為了梁山好漢中的重要一員。
四、《水滸傳》第十回梗概: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刺配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