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第2/4 頁)
:雖是登州搜獵戶,忠良偏惡奸邪。虎皮戰襖鹿皮靴。硬弓開滿月,強弩蹬車。渾鐵鋼叉無敵手,縱橫誰敢攔遮。怒時肝膽盡橫斜。解珍心性惡,人號兩頭蛇。
《西江月》(單道解寶好處):性格忘生拚命,生來驍勇英豪。趕翻麋鹿與猿猱,殺盡山中虎豹。手執蓮花鐵钂,腰懸蒲葉尖刀。腰間緊束虎筋絛,雙尾蠍英雄解寶。
典故:這一回中主要的典故是“解珍解寶獵虎”和“孫立孫新劫牢”,這兩個事件緊密相連,展現了梁山好漢們的反抗精神和情義。獵虎事件是矛盾的起因,劫牢則是矛盾的激化和解決方式,也是梁山好漢們反抗壓迫的具體行動。這些情節為後文梁山好漢們的發展以及攻打祝家莊等情節奠定了基礎。
(四)《水滸傳》第 49 回“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具有以下藝術特色:
1. 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個性化描寫突出:解珍、解寶作為獵戶,性格剛烈。解珍綽號兩頭蛇,解寶綽號雙尾蠍,書中透過對他們外貌、語言、行為的描寫,突出了他們的勇猛和倔強。如解寶“有時性起,恨不得騰天倒地,拔樹搖山”,生動地展現出他的火爆脾氣和強大力量。顧大嫂性格豪爽、潑辣,有勇有謀,為救兄弟不惜一切,她的形象極具感染力。
對比襯托鮮明:將正直勇敢的解珍、解寶等與貪婪奸詐的毛太公、徇私舞弊的包節級和王正等人進行對比,凸顯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和道德品質,使讀者對人物的印象更加深刻。
2.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矛盾衝突激烈:故事圍繞解珍、解寶與毛太公之間因老虎歸屬問題產生的矛盾展開,雙方衝突不斷升級。從解珍、解寶上門討要老虎,到被毛太公誣陷、打入死囚牢,再到顧大嫂等人策劃劫牢,情節層層遞進,緊張刺激,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情節發展出人意料:例如,解珍、解寶本以為毛太公會歸還老虎,卻沒想到毛太公不僅賴走老虎,還設計陷害他們,使他們陷入絕境,這種情節的轉折增加了故事的戲劇性。
3. 結構嚴謹,環環相扣:
線索清晰:以解珍、解寶的遭遇為主要線索,將毛太公的作惡、官府的黑暗、顧大嫂等人的營救等情節緊密串聯起來,使整個故事條理清晰,邏輯嚴密。
前後呼應:開篇解珍、解寶獵虎為後續的矛盾衝突埋下伏筆,而他們被陷害入獄又為孫立孫新的劫牢行動提供了契機,前後情節相互呼應,使故事更加完整。
4. 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
口語化表達:《水滸傳》採用了大量的白話口語,使故事更貼近生活,易於讀者理解。如人物之間的對話簡潔明瞭,生動地展現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例如顧大嫂與孫新商議劫牢時的對話,充滿了江湖氣息和果斷決絕的態度。
詩詞運用恰到好處:回目中有《西江月》等詩詞,既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內容和主題,又增強了作品的文學性和藝術感染力。
5. 場景描寫細膩逼真:對劫牢場景的描寫細緻入微,如眾人的行動、牢房的環境等,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了緊張的氛圍和激烈的戰鬥。同時,對登州城的描寫也為故事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環境,使讀者更好地理解了人物的行為和故事的發展。
二、《周易哲學視角下的〈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解析》
《水滸傳》第 49 回“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這一情節,充滿了戲劇性與衝突性,展現了人性的複雜與命運的變幻。而運用周易哲學的視角來深度剖析這一情節,能為我們揭示出更為深邃的內涵和寓意。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解珍、解寶與毛太公之間的矛盾衝突,正體現了陰陽的對立與轉化。解珍、解寶代表著正義與善良的力量,他們是陽剛之性的體現;而毛太公則象徵著邪惡與貪婪,是陰邪之性的代表。雙方的對抗,正是陰陽兩種力量的較量。
當解珍、解寶射中老虎,卻被毛太公搶奪時,這是陰陽失衡的開始。毛太公的惡行打破了原本的平衡,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與衝突。然而,正如周易所說,“物極必反”,當陰邪勢力達到極致時,必然會引發反抗。顧大嫂、孫立等人的出現,正是為了恢復陰陽的平衡,他們代表著陽的力量逐漸崛起,與陰邪勢力進行鬥爭。
在劫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變化與發展的過程。顧大嫂等人起初處於弱勢地位,但他們透過智謀與勇氣,逐漸扭轉了局勢。這體現了周易中“變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