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汴京風雲(第1/3 頁)
大宋嘉佑七年七月中旬,安排和處理完整個陝西路相關軍情部署之後,韓明會同英國公中央禁軍、司馬君實使團一行,班師回朝。
這距離韓明離開京師外放地方,不過短短兩年時光,但整個大宋上下風氣都為之一變。
而這多數歸功於第二次宋夏之戰的勝利,所導致的朝廷之心和民心的變化。
以趙氏皇族為首的皇家、文人士大夫、勳貴階層,看到了所謂戰爭勝利所帶來的君權鞏固、民心安定、促進社會商業化繁榮等巨大利益。
而在普通百姓眼裡,則是久違的感受到大宋作為中原王朝的氣魄和實力,內心壓抑百年多的華夏驕傲也開始慢慢甦醒。
同時為了更好慶祝來之不易的巨大勝利,仁宗皇帝數次大赦天下,減免地方賦稅,鼓勵地方開展農商業等流通交易。
這也使得地方府衙財政得到彌補,老百姓在土地交易流轉中也獲得一定利益,有效穩定了社會各個階級。
一時間,大宋境內的叛亂勢力消弭一空,出現了大宋建國以來最為繁榮平和的一段時光。
就在如此事態的發展下,韓明的個人聲望也來到了歷史新高,讓大宋上下都看到了一股久違的曙光。
進入八月中旬,韓明等人也從京兆府抵達京師——汴京城。
當時的迎接儀式可謂盛大空前,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軍旗招展,人山人海。
韓明被數之不盡的汴京權貴和百姓團團圍住,一番熱烈的交流後,才得以脫身返回家中。
對的,韓明直接回家了,沒有被官家傳喚,也沒有任何的說法和在京中任職的事情。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前些時日大內傳出官家身體抱恙的訊息。
這一下子讓不少有心人都開始關注其仁宗皇帝的情況,有人懷疑官家的身體已經到了極限,恐命不久矣。
而只有韓明清楚的知曉,仁宗皇帝的大限就在來年開春,這個時間估計只有半年左右。
而朝中局勢變幻莫測,執掌中樞的兩位大相公之一的富彥國,終究還是沒有避過喪母之憂。
在韓明回京的當月,富大相公就遞交辭呈,返鄉丁憂。
隨即在樞密使之位上政績良好的曾明仲,也意氣風發的入主中書門下,成為宰執天下的兩位大相公。
接下來在韓明賦閒在家,沒有安排職位的日子裡,整個朝廷內部進行了一輪大洗牌,掀起了史無前例的滔天巨浪。
八月底,三司使包希仁因病不能上朝,在家中養病。
仁宗皇帝授予對方樞密副使、禮部侍郎之職,宣告這位服侍仁宗朝近三十年的老爺子正式致仕。
同月,樞密副使張昇遷參知政事樞密使,成為執掌軍方的大佬。
九月初,前諫院大夫陳徵出任定州知州,遷太原知府。
諫官唐介、趙拚暫理諫院事務,御史範師道、呂誨升任御史臺副職。
臺諫兩院最高大佬的輪換,以及兩兩分權的形式,讓汴京權貴都感受到了官家似乎想要影響臺諫兩院的心思。
九月中,鴻臚寺少卿司馬君實因在宋夏談判中的優異表現被破格提拔,知諫院,成為名副其實的諫院最高掌握者。
這讓所有關注事態發展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氣,主要因為司馬君實和韓明關係甚近。
韓明未來是否會入主中書門下,開啟全國改革一事,這是毋庸置疑的。
而臺諫兩院恰恰是朝廷舊勢力制衡新派大臣的一個手段。
而司馬君實若是與韓明是一個戰壕的隊友,那麼未來諫院在韓明宰執天下,推進各項改革事項時,將會變得沒有任何作用。
甚至會成為韓明推進改革的有力支持者和扞衛者。
但這一點,就讓汴京權貴人心思動,覺得官家這事有些不妥當。
而更加不妥當的事情也不斷頻發,九月中的同一天,三司衙門下屬度支判官王介甫知制誥。
這一下子,可謂把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王介甫這是直接進入了朝廷的核心階層。
隨後的半個月,一直到九月底,整個‘韓黨’相關人員都被‘病重’的官家一一調整位置,而且是關鍵緊要的位置。
這就讓只有虛職,賦閒在家的韓黨領袖韓明的威勢越發興盛。
對於韓明,所有汴京權貴只有一個想法:聽過給皇位繼承人鋪路的,沒聽過給一個臣子鋪路的。
總之,在這樣的來回平衡與調整下,韓明的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