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外星生物樣本(第2/3 頁)
發特殊的營養培養基,依據外星生物代謝需求,精準配比化學物質。
隨著研究深入,一個棘手問題浮出水面——外星生物是否攜帶未知病原體?一旦病原體洩露,引發的疫情可能席捲全球,人類將毫無招架之力。徐欣不敢有絲毫懈怠,聯合微生物學家、免疫學家,開啟病原體篩查工作。他們採用多種先進檢測技術,如宏基因組測序、免疫熒游標記、電子顯微鏡觀察,對樣本進行全方位“透視”。幸運的是,目前尚未發現能感染人類的病原體,但徐欣深知,未知永遠大於已知,防控措施一刻也不能放鬆。
為深入瞭解外星生物的行為模式與智慧程度,徐欣搭建大型生態模擬艙,將多個外星生物個體放入其中,觀察它們的互動、覓食、繁殖行為。艙內佈置與木衛二海洋相似的地貌與熱泉結構,安裝高畫質攝像頭、生物感測器,實時記錄資料。一段時間後,徐欣發現這些外星生物有著超乎想象的智慧,它們能根據環境變化迅速調整行為策略,利用熱泉能量製造簡易工具,抵禦水流衝擊;繁殖期時,個體間透過複雜儀式交流資訊,選擇最佳配偶,確保後代基因優良。
研究成果一經公佈,舉世震驚。科學界掀起外星生物研究熱潮,各國科研團隊紛紛請求合作,共享樣本與資料;媒體蜂擁而至,徐欣的實驗室被圍得水洩不通,閃光燈與採訪話筒交織成一片;民眾既興奮又擔憂,網路上熱議不斷,有人暢想與外星智慧生物交流的美好願景,有人則憂心忡忡,害怕外星生物入侵。徐欣深知責任重大,一方面積極與國際同行合作,推動外星生物研究規範化、國際化;另一方面投身科普工作,撰寫科普文章、舉辦線上講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公眾解釋研究進展與安全措施,打消民眾顧慮。
然而,平靜的研究生活並未持續太久。一次常規實驗中,生態模擬艙突發故障,溫度控制系統失靈,艙內溫度急劇攀升。徐欣接到警報,臉色煞白,他深知這對外星生物樣本意味著什麼。他迅速帶領團隊衝向實驗室,途中啟動應急預案,準備好降溫裝置與備用營養物質。抵達實驗室後,眼前的景象讓人心急如焚——外星生物在高溫下痛苦掙扎,身體扭曲變形,生態模擬艙內瀰漫著一股刺鼻的異味。
徐欣果斷下令:“立即切斷故障裝置電源,啟動備用冷卻系統,向艙內注入氮氣,降低氧氣含量!”團隊成員迅速行動,手忙腳亂地操作起來。經過緊張搶救,溫度終於回落,外星生物逐漸恢復平靜,但此次事故造成部分樣本死亡,珍貴資料丟失,研究進度嚴重受阻。徐欣痛心疾首,召集團隊深刻反思,全面排查實驗室裝置隱患,升級安全保障系統,增設多重冗餘控制與實時故障預警機制,確保此類事故不再發生。
禍不單行,國際局勢的動盪也給外星生物研究蒙上陰影。個別國家覬覦外星生物樣本蘊含的巨大科技與軍事價值,暗中謀劃竊取樣本、壟斷研究成果。情報部門傳來訊息,有境外勢力滲透實驗室周邊,試圖收買內部人員、破解安保系統。徐欣意識到事態嚴重,迅速與國家相關部門合作,加強安保力量,增設生物樣本保險櫃,採用虹膜識別、量子加密通訊等頂級安保技術;對外合作時,嚴格稽核合作伙伴資質,簽訂保密協議,防止資料與樣本洩露。
歷經重重磨難,徐欣團隊的研究逐漸步入正軌。他們發現外星生物體內有一種獨特的蛋白質,具備超強的能量轉換效率,能在低溫、高壓環境中將化學能近乎無損地轉化為生物能。這一發現為人類新能源研發帶來曙光,科學家設想以此為藍本,開發新型低溫燃料電池,解決極地科考、深海探索的能源難題;醫學領域,借鑑外星生物細胞修復機制,研發高效創傷修復藥物,促進受損組織再生;材料科學方面,模仿外星生物的膠質膜與絲狀連線結構,設計出高強度、高韌性、具備資訊傳導功能的新型材料,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裝置製造。
在探索外星生物智慧層面,徐欣團隊取得突破性進展。透過解讀生物電訊號與化學物質交流模式,成功開發出一套跨物種交流系統。初期測試中,研究人員藉助這套系統,向外星生物傳送簡單指令,外星生物能做出正確回應,雙方實現初步資訊互通。這一成果點燃人類與外星智慧生物深度交流的希望之火,科學家們滿懷憧憬,計劃未來透過探測器,將這套系統搭載至木衛二,嘗試遠端、實時與外星生物對話。
徐欣並未滿足於現有的成果,他將目光投向更遙遠的星際空間。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如開普勒
-
452b、格利澤
667<,成為新的探索目標。他牽頭設計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