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龍虎山(第2/3 頁)
世人皆有命格,無一例外,並非是何等的仙神之力,而是我道家的一些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微末手段罷了。”
“想必,貧道那師弟,也曾告訴過殿下,那日之後,我龍虎山便元氣大傷。其實,並未元氣大傷,而是所剩無幾,那方才前來迎接殿下之人,便已經是我龍虎山僅存的弟子了。”
聽到這話,朱樉眼中的殺意漸漸收斂了幾分,畢竟那雲隱子也算自己的恩人,故而緩聲開口道:“不知這天下,像道長之人,有幾何?”
天師笑了笑,頗不以為意道:“佛門,殿下自是知曉,貧道不再多言。至於道家,殿下可知這天師乃何意?”
朱樉愣了片刻,像是陷入了沉思,隨後搖搖頭苦笑道:“是孤著相了。”
頓了頓就聽朱樉又道:“你既然知曉孤那所謂的命格,那可知孤還有多久的時間?”
“殿下,天機不可洩露。”
“時間多少,您豈又會有所改變不成?”
朱樉笑了笑,緩聲道:“你這老道,倒是瞭解孤。”
隨後朱樉站起身,神色恢復了幾分平靜,開口道:“此番前來,孤帶了一十八本皇家收藏的道家典籍,便贈予龍虎山。”
“今後,爾等龍虎山,有何需求,開口便是。好了,孤不打擾道長了。”
說罷,朱樉抬腿就往外走,當他準備拉開屋門的時候,朱樉還是沒能安耐住心中的一抹希冀,開口詢問道:“道長,這世間,可有轉世輪迴之說?”
天師無奈地搖搖頭,眼中滿是憐惜,緩緩說道:“殿下,您何故於此?若世間真有轉世輪迴,那她還是她麼?最多也不過是一朵相似的花罷了。那,還會是您追尋的人兒麼?”
朱樉的眸光瞬間黯淡了幾分,像是瞬間被抽乾了精氣神,整個人彷彿失去了支撐一般。
良久後,他聲音嘶啞道:“孤,謝過道長了。”
說罷,朱樉緩緩拉開屋門,屋外的陽光傾瀉而入,他的身影在光影中顯得有些落寞。
朱樉徑直離去,只留下那敞開的屋門,以及屋內閉眼苦笑的天師。
“痴兒啊~何苦呢?”
——
前塵未現影,來日亦無蹤。
濟民逆命途,殘燭寂歸終。
——
自那龍虎山之行後,朱樉便將自己的腳步牢牢地定在了應天城。
這座大明王朝的都城,承載著無數的夢想與紛爭,而朱樉,已然決心在此為大哥朱標,為整個大明王朝加快步伐,開啟一場商稅改革,主打一個加重商稅,減輕農稅。
應天城的東宮內,朱樉與朱標時常促膝長談。
燭火搖曳,映照著他們緊鎖的眉頭與堅定的眼神。
朱標作為太子,沒少翻讀朱樉上次上奏的摺子。自是深知國家賦稅對於王朝穩定與發展的重要性,而商稅,這個一直以來在大明稅收體系中未被充分挖掘的寶藏,成了這些朱家掌權人的目光聚焦之處。
更何況,此番朱樉遇刺,不乏這些被利益矇蔽雙眼的商人的手筆。
清算,才剛剛開始。
在大明王朝的金鑾殿內,晨光透過殿門與窗欞,灑在金磚鋪就的地面上,映照著滿朝文武。
朱樉身著蟒袍,神色堅毅,強先朱標出列,向高坐龍椅的朱元璋行禮後,高聲奏道:
“父皇,兒臣以為,當下我朝之商稅,實有變革之必要。如今我大明國力漸盛,商業繁茂,然商稅之徵,卻仍循舊制,未能與商業之興相匹配。此情形之下,諸多商人大行其道,富可敵國,卻未能為國家貢獻與之相稱之財富。”
“兒臣以為,應加重商稅徵收。一則,可充盈國庫,為國家之建設、軍備之擴充、民生之改善提供雄厚財力;二則,亦可規範商業秩序,促使商人合理經營。如今邊疆戰事時有,百姓賦稅繁重,若能借商稅改革,使國庫充裕,他日或可減免農稅,減輕天下百姓之負擔,如此則天下幸甚,大明幸甚!”
朱樉話音剛落,殿中一片譁然。
只見一位年邁的大臣,身著緋袍,顫顫巍巍地出列,向朱元璋躬身行禮後,大聲反駁道:
“陛下,萬萬不可!我朝以農為本,商業乃末業。重徵商稅,無疑是與民爭利,擾亂市場。商賈經營本就不易,如此一來,必使商業凋零,物價飛漲,最終受苦的還是天下百姓。再者,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陛下切不可因一時之利,而壞了祖宗定下的規矩啊!”
緊接著,又有幾位大臣隨聲附和,紛紛表示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