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各項新政(第2/3 頁)
或當醫生徒弟的,社會地位都將大幅度提高。這些人,自然就是華朝新政權的堅定支持者。
張仲景和華佗還在張循的建議下,共同撰寫了一本醫學科普宣傳冊,將細菌的存在,多喝熱水、少喝生水,飯前便後洗手,不能隨地大小便等等進行了科普。並且用反雕的方式,將華佗的五禽戲簡筆畫動作雕刻出來,然後蘸墨印刷上去,以此進行傳播鍛鍊,提高百姓健康。
民生方面,張循最看重的就是防洪。古代黃淮一旦發生水災,損失就極為慘重,張循一方面利用新發明的水泥修築河堤,另一方面下令黃河沿線在冬季水淺的時候抓緊時間清理淤泥。
除此之外,還透過報紙進行科普,將河水改名為黃河,以此警醒世人,告訴大家河水變黃的原因,乃是黃河及支流沿線水土流失嚴重。要避免這一情況,在黃河和各大支流的河邊,就要多種樹,以穩固水土。
為了讓大家少砍樹,張循大規模地推廣燒煤。反正現在人口也不多,幷州的許多煤礦還是露天的,也好開採,燒煤成本也高不了多少,而且還暖和。
當然,燒煤要注意煤氣中毒,這也是要提醒大家的。
此外,張循大力修橋鋪路,發明家、機械大師馬鈞的歸附,讓張循多了一個將他許多後世機械設想得以復現的關鍵人物。張循直接任命馬鈞當了工部副部長,主要任務就是搞發明創造和改進,在張循後世見識和系統的推演嘗試下發明瞭許多東西。
特別是大型連弩的改進,大幅加快了戰爭中連弩的發射速度和射程。還有連發式的投石機,裝上更大的炸藥包後丟擲去,到時候肯定能給袁紹、劉備等人一個“大驚喜”。
軍隊方面,昌邑(兗州)、晉陽(幷州)兩個軍區的人員編制基本沒變,主要是洛陽軍區,在吸收了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的兵馬後,即使剔除了許多體能不合格計程車兵,人數也還是漲到了14萬人,成為實力最強的軍區。
趙雲升任內閣大臣兼兵部部長後,洛陽軍區司令員由黃忠接任。
士兵方面,張循給了很高的待遇,但代價就是訓練極為嚴厲,並且經常拉出去幫忙防洪搶險、修橋鋪路,或者屯田耕種沒有分配完,屬於國有的那一部分田地。
張循手下二十多萬的兵力,其實是可以抵得上袁紹、袁術等人百萬大軍的。可惜,這些地方諸侯還沒親眼見識過華朝正規軍的實力,並不知道張循手下軍隊的恐怖。
除了一般的軍隊外,張循還在每個軍區設了一支特種部隊,選出最精銳計程車兵,用最殘酷的訓練方式進行訓練,其殘酷程度,遠超普通士兵,連呂布等人看了都咋舌。
這些特種兵最終學會的技能,不僅是殺人技巧,還有喬裝打扮、敵後潛入、情報打探、刺殺、斬首等等,在演習過程中,連張燕這樣的重要將領都被特種兵潛入到身邊,“刺殺”成功,可見特種作戰理念在這個時代的降維打擊效果。
但這些都是秘而不宣的東西,袁紹、袁術、劉備等人根本打聽不到,完全想象不到他們將來面臨的將是何種戰爭怪獸。
每天60次,足足50天、500公里的系統詢問範圍,可以讓張循將細作、叛徒出現的區域和時間縮小到極小的範圍,再讓區域負責人去抓捕、審問、甄別就行了。
工業上,張循成立了水泥廠、磚廠、瓦廠、鋼鐵廠、玻璃廠、五金廠、紡織廠、傢俱廠等等,並讓馬鈞研究蒸汽機,慢慢升級工業。有張循提供正確的研究方向,只要統一全國,要不了多久時間,華朝就能進入初級工業時代,想想就帶勁。
商業上,張循鼓勵行商,為此還專門成立了商部,專門負責商務事宜。哪怕現在華朝與周圍各個諸侯對峙,也沒斷了商業往來。
在尚未出現“白衣渡江”事件的當下,商人只要穿著代表中立的白色衣服,就可以往來不同諸侯之間的控制區販賣商品,這也是大家預設的規則。
不管戰爭怎麼打,有些商品還是必須的。比如鹽,這東西不能斷啊!要是沒有商人,那不產鹽的地方就慘了。
另外,各地世家大族也需要奢侈品,也是要商人去往來販賣的。特別是玻璃廠製作的那些精美奢侈品,許多沒見識過的豪門士族還以為是什麼稀奇東西,被資訊差賺了大錢。
當然,這也是張循故意沒有在民間大量放開玻璃產品造成的,他就是要透過玻璃製造奢侈品,搜刮其他諸侯的財產。不然的話,他農稅又收得不高,但官員俸祿和士兵糧餉卻很高,哪裡來錢養啊!
除了中華大地外,張循還鼓勵膽子大的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