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袁紹草原自盡身亡(第2/2 頁)
將共謀中原,共享榮華富貴。
然而,袁紹雖有一連串的謀劃,卻未能料到趙雲手中握有華朝皇帝親賜的手諭。這手諭不僅詳盡描述了袁紹等人的逃亡路線,更透露出他們可能尋求外援的意圖。
趙雲憑藉這份手諭,如同掌握了敵軍的命脈,他並未被袁紹的迷惑戰術所擾,反而以驚人的洞察力,直接選擇了最為直接且有效的追擊路線,如同一把鋒利的劍,直指袁紹的逃亡核心。
與此同時,趙雲也深知鮮卑部落的複雜性與變數,他暗中派遣斥候監視鮮卑動向,確保在關鍵時刻能夠應對任何突發情況。
宇文鮮卑部,首領宇文末那接到袁紹的求援信後,金銀收了,但對袁紹的求援信卻嗤之以鼻。
當年鮮卑的一支,魁頭部,聽信了南匈奴須卜骨的蠱惑,前去劫掠幷州,結果被如今的皇帝張循和將領趙雲打得大敗虧輸,一直逃到漠北才撿得一命。
現在張循已經基本統一了中原,實力強大。而現在追擊袁紹的,又是當年和張循一起打北狄聯軍的趙雲,宇文末那瘋了才要去與趙雲,與華朝為敵。
因此,宇文鮮卑的態度就是保持中立,並扣押了袁紹的密使,等華朝來問的時候就會交給華朝,免得這些使者又去找其他的部落幫忙,給華朝添亂,也給所有鮮卑族人帶來災禍。
最終,當袁紹滿懷希望地等待著鮮卑援軍的到來時,卻突然發現自己竟然被趙雲追上了,他不斷分派出去的小股疑兵似乎根本沒起作用。
距離昌邑差不多八九百公里的草原腹地,趙雲遠遠望見袁紹殘部紮營於一片低窪之地。馬超、韓遂等隨軍追擊的將領圍繞在趙雲身旁,眼中閃爍著對勝利的渴望與對袁紹殘兵敗將的不屑。
“皇上有令,務必在此處全殲袁紹餘孽,以絕後患。韓遂率兩千人繞過營寨,去後面防止對方逃跑,馬超隨我衝殺敵營。”趙雲沉聲下令,聲音雖輕,卻如雷鳴般在眾人耳畔迴響。
隨著趙雲一聲令下,韓遂率兵繞行堵截逃兵,趙雲和馬超則率領六千騎兵如潮水般湧向袁紹營地。馬蹄聲震天動地,塵土飛揚,遮蔽了半邊天空。
等袁紹發現趙雲竟然已追了上來並開始衝殺,頓時面如死灰,心知已至絕境,但仍負隅頑抗,指揮親信死忠列陣迎戰。
戰鼓擂響,兩軍交鋒,刀槍劍戟交相輝映,喊殺聲震耳欲聾。趙雲一馬當先,銀槍如龍,所過之處,敵將紛紛落馬。馬超則憑藉其無雙勇力,揮舞長槍,所向披靡,袁紹次子袁熙在其猛攻之下,不及招架,被一槍刺於馬下。
袁紹幼子袁尚心膽俱裂,不敢迎敵,試圖逃跑,卻被韓遂堵住,一刀斬於馬下。
作為袁紹的外甥高幹,一直護著袁紹,試圖讓袁紹有機會逃跑。但趙雲親自盯上了袁紹,卻又哪裡是高幹擋得住的。
雙方接戰不過三個回合,高幹便被趙雲一槍挑落馬背,結束了其尚算忠義的一生。
隨著高幹、袁熙、袁尚的相繼隕落,袁紹身邊的親兵部下紛紛戰死或投降,他孤身立於陣前,望著四周遍地的屍體與殘肢斷臂,心中五味雜陳。曾經的輝煌與驕傲,在這一刻化為烏有,只剩下無盡的絕望與不甘。
袁譚早已嚇得面如土色,跪倒在地,向趙雲乞求饒命。
袁紹望著這個不爭氣的兒子,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最終化為一聲長嘆。他深知,今日之敗,非戰之罪,而是實力真的不如。
“蒼天不公,吾命休矣!”袁紹仰天長嘯,聲音中充滿了不甘與悲憤。隨後,他緩緩拔出腰間佩劍,往脖子上一抹。劍光一閃,寒芒四射,只見鮮血噴射,一代梟雄,就此隕落。
袁紹的自盡,標誌著戰鬥的結束。趙雲望著氣絕倒地的袁紹,心裡也是有些感慨。
曾經貴為四世三公、十八路諸侯盟主、三州軍閥的袁紹袁本初,就這樣自盡在了這片草原上。
英雄末路,莫過於此。
想了一下,趙雲最終還是在收編了袁紹餘部後,允許袁譚給他父親、兄弟等人收屍,帶回中原老家埋葬。
一代世家軍閥,讓其暴屍草原,也不太妥當。帶回中原,好生安葬,估計皇上也不會怪他。畢竟,當初曹操的屍首,就是張循親自下令好好安葬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