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廉頗(第1/3 頁)
廉頗的故事
一、簡介
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中國戰國末期趙國名將。他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後世的廣泛讚譽。廉頗一生征戰數十年,破齊敗燕,守衛長平,戰功卓著。他與藺相如的“將相和”事蹟,更成為後世文學藝術創作的重要題材。後世有說法將廉頗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二、人物生平
1、破齊揚名
趙惠文王在位前期,東方六國中以齊國最為強盛,齊國與秦國各為東西方強國。為了遏制齊國的擴張勢頭,趙惠文王決定聯合其他諸侯國共同對抗齊國。趙惠文王十五年(前284年),趙國名將樂毅同時擔任燕、趙之相,聯合秦、韓、魏等國,形成五國聯軍伐齊的態勢。在這場規模空前的軍事行動中,廉頗也率領趙軍參與了戰鬥。
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廉頗帶領趙軍長驅直入齊國境內,與齊軍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憑藉出色的指揮才能和趙軍的勇猛善戰,成功攻取了齊國的陽晉(今山東鄆城西),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此戰不僅展現了廉頗的勇猛善戰和出色的指揮才能,也讓他在趙國軍界嶄露頭角,威震諸侯。戰後,廉頗被拜為上卿(上卿為當時的高階爵位),成為趙國的重要將領。
2、負荊請罪
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趙國得到了一塊珍貴的和氏璧,秦國得知後提出願以十五座城池換取這塊寶玉。惠文王派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成功地將和氏璧完好地帶回了趙國,取得了對秦外交的勝利。然而,秦國並不甘心失敗,隨後多次派兵攻打趙國。
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秦國再次出兵攻打趙國,佔領了石城。第二年,秦國又派兵攻打趙國,殺了二萬趙軍。面對秦國的咄咄逼人,秦昭襄王提出與惠文王在澠池(今河南澠池西)會盟言和。惠文王害怕秦國會設下埋伏,不願前往。但廉頗和藺相如認為惠文王應該前往以顯示趙國的堅強和惠文王的果敢。最終,惠文王在廉頗和藺相如的陪同下前往澠池與秦昭襄王會盟。
在澠池會上,藺相如憑藉他的機智和勇敢為趙國挽回了聲譽並對秦昭襄王和群臣產生了震懾。最終使得惠文王平安歸來。然而,由於藺相如在這次外交行動中的出色表現他被趙惠文王封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深感不服他認為自己作為趙國的大將有著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卻地位在他之上。他揚言要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利益多次謙讓退避不與廉頗計較。廉頗的門客見狀紛紛向他直言進諫但藺相如卻以國家大局為重堅持忍讓。最終廉頗得知了藺相如的良苦用心深感慚愧。他脫下上衣露出上身揹著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兩人遂成為刎頸之交共同為趙國的繁榮穩定而努力。
3、轉戰四方
在廉頗和藺相如的共同努力下趙國的國力逐漸增強。廉頗也繼續帶領趙軍轉戰四方為趙國的擴張和防禦立下了汗馬功勞。
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廉頗向東攻打齊國破其一軍。趙惠文王二十三年(前276年),趙將樓昌領兵進攻魏國的幾邑(今河北大名)未能奪取。廉頗再次領兵出征成功將幾邑佔領。趙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廉頗又率軍伐魏攻陷防陵(今河南安陽南二十里)築城而還隨後又攻取了安陽(今河南安陽西南四十三里)。這些戰役不僅擴大了趙國的領土也進一步提升了廉頗在軍界的地位。
趙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秦昭襄王不滿惠文王違背盟約派中更胡陽出兵進攻趙國重鎮閼與(今山西和順)。惠文王召見廉頗詢問對策但廉頗認為道遠地險難以援救。最後惠文王派趙奢領兵救援大破秦軍。在這場戰役中廉頗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他作為趙國的重要將領為趙奢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和保障。
4、長平之戰
趙惠文王三十三年(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其子趙孝成王立。趙孝成王四年(前262年),秦國進攻韓地上黨郡(郡治壺關今山西長治東南)。上黨的韓國守軍孤立無援太守馮亭便將上黨獻給了趙國。於是秦趙之間圍繞著爭奪上黨地區發生了戰爭。此時趙奢已死藺相如病重執掌軍事事務的只有廉頗。因此孝成王在趙孝成王六年(前260年)四月命廉頗統帥趙軍阻秦軍於長平(今山西晉城高平市西北)。
面對秦軍的強大攻勢廉頗採取了築壘固守、疲憊敵軍的作戰方針。他命令趙軍憑藉山險築起森嚴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