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楊敞(第1/2 頁)
一、早年事蹟
楊敞,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是西漢時期的大臣,赤泉侯楊喜的曾孫。他的早年事蹟在歷史文獻中記載不多,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在霍光的幕府中開始了他的仕途。西漢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駕崩,大將軍霍光受遺詔輔政,輔佐年僅八歲的漢昭帝執政。此時,楊敞在霍光的幕府中擔任軍司馬一職,深得霍光的喜愛和信任,逐漸升為大司農。
楊敞性格謹慎,做事小心,這種性格在後來的政治生涯中多次體現。他在霍光的庇護下,逐步晉升,成為西漢朝廷中的重要官員。然而,他的謹慎也讓他在面對重大政治變故時顯得猶豫不決,缺乏果斷。
二、官至三公
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一場重大的政治陰謀被揭露。稻田使者燕倉得知上官桀父子與鄂邑長公主、燕王劉旦等人預謀反叛,便將這件事上報給了楊敞。然而,楊敞一向小心謹慎,不敢輕易上奏,便稱病移居,試圖避開這場政治風波。燕倉見楊敞不敢上奏,又將此事上報給了諫大夫杜延年,杜延年隨即將此事上奏給漢昭帝。最終,上官桀等人事敗被殺,燕倉和杜延年兩人因此功而封侯。
楊敞身為九卿之一,卻沒有立即上報謀反之事,因此沒有獲得封賞。但霍光對他的信任並未因此減少,後來楊敞升任御史大夫,接替王?為丞相,被封為安平侯。這一系列的晉升,讓楊敞在西漢朝廷中的地位更加穩固,也讓他成為了霍光的重要盟友。
三、罷黜皇帝
元平元年四月十七日(公元前74年6月2日),漢昭帝因病駕崩。由於昭帝沒有子嗣,大將軍霍光與車騎將軍張安世等人商議後,決定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帝。然而,劉賀即位後荒淫無道,引起了霍光等人的不滿。霍光與張安世等人再次商議,決定廢除劉賀的皇帝之位,另立新君。
商議既定後,霍光派大司農田延年來到楊敞家中,將此事報知給楊敞。楊敞聽了田延年的陳述後,十分驚恐,汗流浹背,話都說不清楚,只能唯唯應聲。田延年見狀,起身去更衣室更衣。這時,楊敞的妻子、中書令司馬遷之女司馬氏從東廂房出來,對楊敞說:“此為國家大事,大將軍此計已定,讓九卿之一的大司農來告知你。您不趕快答應,與大將軍同心協力,猶豫不決,就會先遭誅殺。”
田延年更衣回來後,與楊敞和司馬氏交談。在司馬氏的勸說下,楊敞終於下定決心,表示會聽大將軍霍光的命令。於是,楊敞與諸大臣一起罷黜了皇帝劉賀,另擁立了漢宣帝。這一事件是西漢歷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變故,楊敞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在廢立皇帝的過程中,楊敞寫下了《奏廢昌邑王》這篇文章上奏給上官太后,請求廢除劉賀皇帝之位。這篇文章題名有楊敞、霍光、張安世、範明友、韓增、趙充國、蔡義等三十六位大臣。最終,劉賀被廢黜,霍光同楊敞等大臣商議後,決定從民間迎接武帝曾孫劉病已繼承帝位,即漢宣帝。楊敞因安定宗廟的功勞蔭及子孫。
四、功成去世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七月,漢宣帝即位。一個多月後,楊敞因病去世,諡號“敬”。他的去世讓西漢朝廷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也讓他的家族承受了巨大的悲痛。然而,楊敞的兒子楊忠繼承了他的安平侯爵位,並因楊敞安定宗廟的功勞被漢宣帝加封食邑三千五百戶。
楊敞的一生雖然謹慎小心,但在關鍵時刻卻能夠挺身而出,為西漢王朝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廢立皇帝之舉更是被後世傳為佳話。同時,他的後代也漸漸發展成世家大族,楊敞也被中古士族弘農楊氏尊為第一世祖。
五、主要影響
楊敞在西漢歷史上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他參與廢立皇帝的事件中。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即位之後的劉賀既缺乏宮廷政治經驗,又不願充當權臣霍光的傀儡,便與心腹密謀除去霍光。霍光於是和張安世、田延年等人商議罷黜皇帝,楊敞在妻子的勸說下也選擇加入。這一事件不僅改變了西漢王朝的命運,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楊敞的參與使得廢立皇帝的計劃得以順利實施。如果沒有他的支援,霍光等人的計劃可能會受到更大的阻力。其次,楊敞的廢立皇帝之舉為西漢王朝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劉賀被廢后,漢宣帝即位,他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民生和國力恢復的政策,使得西漢王朝逐漸走向繁榮。最後,楊敞的廢立皇帝之舉也對他個人的家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後代漸漸發展成世家大族,弘農楊氏也因此成為中古時期的重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