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6(第1/2 頁)
了自己的觀點。
與他同等想法的大臣們,自然跟著附議。
“王丞相說的沒錯,確實是這樣!”
“臣也是這麼想的。”
“臣附議。”
見大家雖然話都不一樣,但是意思都是相同的後,雍月又接著問了一句,“這是從秦國的角度來看,那如果從燕國的角度來看呢?”
“嗯,大概是燕國那邊的人有病,還是什麼大病!”
說出這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之前一直不放心收下燕國督亢等地的昌平君。如果說王綰等人贊同手下燕國獻上的土地是出於利益出發的話,昌平君昌文君等人就是從現實情況上出發考慮了,換句話就是說這兩人想得要比王綰那邊多一層。
“其實我也是這麼想得。”某個楚系的官員小聲的附和。
“我也是。”以前是他國國籍的官員默默舉手。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凡是覺得有詐的官員基本都不是大秦本國的官員,而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雍月也心裡有數。
王綰馮去疾是老秦人,也是老秦官員代表,遇到大事他們第一反應就是想這件事對大秦是否有影響,對大秦是否有利,他們老秦人會不會從中得到好處。
所以當知道燕國要白白獻上督亢等地的時候,王綰馮去疾等幾名老秦大臣看到的就是明晃晃擺在臺上的好處,也就是說燕國的領土。因為秦國的領土越多,他們這群老秦人能得到的好處也越多,所以便齊齊投了贊成票,只因這是實打實的利益。
可是這些提出異議的外籍官員,因為不會從中得到明確的利益,所以他們只會單從秦國影響和秦國收益出發考慮問題。沒有了即將到手的利益迷惑,他們就有足夠清醒的頭腦思考一切,並對此事抱有懷疑的態度,認為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是不是有詐,並更加想要濾清這裡面的前因後果。
這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雍月之所以提出讓大家站在燕國的方向考慮問題,就是想讓大家濾清其中的關係,“昌平君說的對,從燕國的角度來看,他的這種行為就是在犯傻,就是腦子有病!可是問題確實出在這裡,在場的大家難道真的覺得燕國那邊的人腦子有問題嗎?”
雍月此言一出,眾人猶如提醒灌頂一般清醒了不少,尤其是老秦官員們,之前是他們被即將到手的利益迷了眼,但是在雍月提醒後,就算是他們也反應過來其中的不對勁之處。要知道那可是燕國,就算國力不上他們大秦,但這也不代表他們朝上之人全部都是酒囊飯袋,只有一個人腦子清醒都不會允許這件事情發生。
可是燕國要大秦獻上督亢等地這件事卻確實發生了,而且還已經傳到了秦國這邊。這時候眾人就會想了,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會讓燕國做出如此決定!
然後昌平君就給了眾人另一個答題思路,“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燕國將督亢等地獻上大秦之後,他們能得到更多的利益!或者說將督亢獻給大秦就是燕國設下的一個陷阱。”
那麼問題又出來了,燕國用獻上督亢地圖的方式,能給大秦設下什麼陷阱呢?最重點的是,燕國給秦國設下陷阱,他們難道就不怕秦王事後大怒報復嗎?
李斯腦子反應快,在聯想到秦國會對燕國報復這件事後,他就察覺到哪裡不對,能讓燕國敢這麼有恃無恐,除非是他肯定那時候的秦國做不到對燕國報復。可是如何才能讓秦國不會當即就對燕國報復,惹怒了秦王之後這麼想這種事都不可……等等,那如果秦王不在了呢,到時候忙著另立新君的大秦肯定就沒工夫收拾燕國,因為要知道咱大秦的軍隊此時大多數可都在楚國前方打仗呢!
將事情都捋清楚後的李斯當即嚇了一身冷汗,“王上,臣知道燕國辭行的目標了!”
“哦,快說!”
在全場眾人都陷入沉思的時候,李斯突然站出來說自己知道答案,嬴政當即就高興來了,覺得他大秦朝上還是有點能人的!結果就在李斯說出答案的下一秒,這個高興就沒有了,只剩下了憤怒和火大!
“王上,燕國此行的目的不在獻圖,他們真正的目標其實是你啊,確切的說他們的目的是想要王上您的性命!”李斯語氣沉穩的說完,然後就把自己剛才思考的思路給大家講解一番,隨後看向對著自己頻頻點頭的雍月,“雍城公主,臣說的可對!”
“沒錯,滿分!”不愧是能跟上他政哥思路的丞相,李斯這人的腦子是真好使,也確實是有真才實學!這樣想著,雍月都忍不住對著李斯鼓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