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民國時期的對照組(35)(第1/2 頁)
而大家的努力都沒有白費,他們在東三省這個新建立的基地,他們默默研發出了不少殺傷力強大的武器。
而這些武器也被人悄悄運送到戰場當中,給他們贏得了一場又一場的仗。
一開始所有人都以為這只是跟之前一樣的內戰,因為權利的爭奪而開戰。
只是隨著戰爭的不斷激烈,不少人發現了這其中的端倪,這恐怕是有R國人的手筆。
從一些軍閥平時的武器裝備就可以看出來,甚至在戰場上他們還見到了R國人的身影了。
在慢慢確定這件事以後,不少人的心就偏了,先是軍閥所佔領的城池不斷髮生起義。
最後漸漸地連軍中的人也知道了這些仗不該打了,R國人看到華夏內部發生激烈的戰役,他們是最為樂見其成的。
只要把華夏內部的戰力不斷消耗,那他們再次拿下這片土地不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麼?
可是哪個有血性的人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R國現在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所以跟他們勾結在一起讓百姓們流離失所的軍閥自然是不再的得人心,之前是迫於軍閥的強大他們才不敢反抗。
但現在有了最為強硬的先鋒隊伍打頭陣,他們根本就沒什麼可怕的。
所以全國各地因為被軍閥過度壓迫和破血以後,他們選擇了奮起反抗,為自己和後代爭取更好的生存環境。
而跟歷史中一般,在經歷了不斷的失敗以後,他們選擇了往後撤退。
只是這次他們沒能退後到自己上輩子的大本營當中,反而被截停在了沿海地區。
這輩子他們沒能夠佔據報道,也就沒有了後世的兩種制度並存,沒有被分出去自然就不存在被收服這一說法。
而在華夏的內戰停止以後,上面將關注點都放在了工業化程序上面。
這個時代的聰明人一點都不少,他們也能夠看出這場侵略戰的關鍵之處。
既然其他國家已經在靠著更為先進的工業體系來打他們,那他們只能加快自己的進度。
只有佔據了絕對的優勢,那才能讓其他對華夏有覬覦之心的敵人有所顧忌、不敢妄動一步。
不然一直落後就要一直捱打,百姓們的流離失所已經讓他們吃到教訓,這樣的事情每一個愛國人士都不允許發生。
而在東三省那邊有了一定的規模以後,大強被聘請到了一所軍事學校。
因為在先前戰役當中他有不少亮眼的成績,所以在意識到自己人在軍事上面除了強硬的武器之外,還極度缺少優秀的軍事人才。
上面因為這件事果斷拍板決定建立屬於華夏人自己的軍校,而這對大強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容言之前對他們的訓練就是沿用了當初在星際的一些軍事訓練方法,不過因為身體素質不一樣,給他們的版本是經過弱化的。
可以說經過一場戰爭的洗禮,讓華夏看到了自己的弱點,而他們最為擅長的自然是取長補短。
這場短暫的和平給華夏注入了生機,而有了這個喘息的時機,所有華夏人民自然是抓緊時間,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方法。
整個華夏國都在為了維持住自己平穩的生活而努力著,儘管在外界看來他們還是一如既往的貧窮。
只是那些野心勃勃盯著這片沃土的人不知道,華夏國這不為人知的地方蓄著一股強大的力量,只要有人來犯翻著寒光的利刃絕對會毫不留情的收割敵人的性命。
在其他同志們徹夜不眠的時候,容言自己也沒有停下來,除了國防和工業化方面的事情,她還得考慮其他方面。
比如要不要讓華國現在就開始研究原子彈這種殺傷力極強的武器,她知道以領導人的魄力一定能批下來。
這段時間她啃了不少軍用武器方面的書籍,現在整個人滿腦子都是這些東西。
其實她會有這個想法也是無可厚非,因為以華國人的行事風格,即便有了這種殺傷性極高的武器,也不會輕易亮出。
對他們來說所有的軍備力量都是用來保護民眾的,華國人不會侵略其他國家,所以後世他們的發展也是防禦為主。
而對於這種重量級的武器,更多的是用來震懾其他國家。
而在容言思考著這個問題的時候,R國在一次捲土重來了。
如書中記載的一般,在1937年R國以士兵做筏子,想要侵入華夏。
只是事情並不如他們想象中那般順利,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