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去農貿市場買早餐(第1/2 頁)
此時的大街上沒有多少人,歐陽春和馬駿飛順著大街往西走出四百多米,又折身穿進一條小巷子,抄近路向農貿市場走,兩人一邊走一邊說話。
馬駿飛嘆了一口氣,道:“咳,提起咱們廠,要我說啊,企業裝置陳舊,工藝老化是一個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主要還是這裡。”
說完話,馬駿飛伸出手指指了指自己的頭。
歐陽春會意,默默地點了點頭,道:“南北方的人差距真是太大了喲,我是指的思想觀念這一塊,北方人粗獷豪放,粗線條,待人熱乎,我蠻喜歡的,就是頭腦不太靈活,接受新事物不夠靈光。”
馬駿飛點了點頭,道:“你說的沒錯,北方人哪都好,就是腦筋太保守,你看你們南方人,就知道充分藉助改革的春風發展經濟,大刀闊斧進行改革,說到底,北方人的思想太守舊,小富即安的心理太嚴重。”
歐陽春對馬駿飛的話有些反感,立即糾正,道:“老馬,更正一點,我現在是北方人,是北方的女婿,代表的自然是北方人,離別南方二十年了,我差不多快要忘掉了。”
馬駿飛急忙解釋,笑著說到:“我說錯話了,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的,改革開放,全國一盤棋,分什麼南方北方的,我覺得你就是咱北方人。”
歐陽春笑道:“這話我愛聽的,就是這樣子嘛,不過,咱們這邊人確實腦筋不太靈光的。”
馬駿飛道:“確實是,一個人的思想就象是牽引車的發動機,思想觀念落後,牽引動力就不足,那就步步落後,想攆都難。”
歐陽春道:“對的喲,廣州深圳為啥發展得好?政策是一方面,主要還是那邊的人腦筋靈光,敢想敢做。”
馬駿飛忽然感嘆道:“東北是老工業基地,受條條框框制約,想改也確實有難度。想當初,老陳、老李咱們四個人作為鋼廠第一批技術引進人才,從四個學校四個地方來到鋼廠,如今過去二十年了,都進入二十一世紀了,卻眼見著鋼廠被改革的洪流衝擊得東倒西歪,被市場經濟的大潮遠遠地甩在了後面,說起來,是咱們的失職,咱們心中有愧呀。”
歐陽春隨聲附和,感慨道:“是的喲,說起來,鋼廠對咱們不薄呀。咱們剛參加工作,結婚了就給咱們分了那麼好的房子,各項待遇也是最高最好的,在當時那可是不得了的。如今想想,確實有點受之有愧喲。看看祖國大江南北,改革開放二十年了,南邊到處都是一片紅紅火火,到處發生著改天換地的變化,只有東北這塊土地,僵化的機制還沒有打破,體制還沒有改革喲。”
馬駿飛是黑龍江哈爾濱人,出身高階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受家庭的影響,凡是涉及政事的話,他從來謹小慎微,哪怕是正確的話,他也從不輕易開口。有時,歐陽春開玩笑說他是明哲保身,沒有立場和原則,他也從不辯駁。
此時聽到歐陽春的話提到了體制,馬駿飛急忙阻止,道:“歐陽兄,莫論政事,莫論政事,咱們還是快點買早點吧。”
歐陽春和馬駿飛不知不覺中已經來到了市場口。
城市中最先感知一天開始的地方就是農貿市場,這裡也是城市中新的一天最早開始的地方,是一個城市中早晚最忙碌的所在。
扣著綠色玻璃鋼瓦片的農貿市場大棚里人來人往,嘈雜不堪,已現忙碌繁忙景象。
歐陽春擔心人多嘴雜,多說無益,又見馬駿飛不想繼續說下去,於是笑了笑,道:“好了,到達目的地嘍,咱不說這些啦,我先去買包子,你買些什麼?”
馬駿飛道:“我買油條和豆腐腦,兩個孩子點名要吃,而且點的還是市場裡面那個老王頭炸的油條,你說折磨人不?”
馬駿飛說完,苦笑著搖了搖頭。
歐陽春道:“聽我講啊,這也不奇怪的,不愛吃的東西,就是擺在我面前,我也一樣不喜歡吃的。孩子們的嘴更刁,就付就付就完了,我還不是一樣?孩子點名要吃油條豆漿,雞蛋和麵條都不吃。好啦,時候不早了,咱們還真得抓緊喲。”
說完,兩人不約而同轉身,歐陽春直奔市場頭的那家小籠包子鋪走去,馬駿飛則直接進了市場裡頭。
由於時間尚早,小籠包子鋪前沒有人,經營小籠包子鋪的是一個老太太,姓李,見歐陽春來了,笑著招呼到:“你今天來得早呀,是頭一份,包子我剛剛蒸好,最好吃的時候,不多買點回去?”
歐陽春笑了笑,道:“不用啦,買多了也是剩,下頓吃就沒有味道啦。”
李老太太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