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王承恩也曾有雄心(第2/2 頁)
處,竟有些許蛛絲。
王承恩見狀,急忙上前仔細地擦拭。
待恢復了嶽武穆的英姿後,他又對著畫像凝視了許久,才緩緩地朝後走去。
在小廳的後面是磚砌的影壁牆,上面雕刻有狻猊等秉公無私的神獸,還有狄梁公斷虎伸張正義的故事。
王承恩仔細地打量著這些圖畫,心中一時感慨萬千。
想當初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建東廠時,眾太監比過年還要高興。
因為儘管歷朝歷代都有些權傾朝野的太監,卻大都是矯命行事,從沒有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機構。
特別是這個機構不僅屬於他們,而且還有監察百官,監督錦衣衛的權利。
有了這樣一個舞臺,足以讓他們這些被人鄙視的宦官一展所長,洗刷世人對他們的誤解。
也正因為如此,當週思雨得知他將是第一任廠公後,激動得一夜未睡。
他幾乎跑遍了京城所有的著名建築,甚至紆尊降貴地向一些文士求教,只為打造出一個屬於他們太監的獨特東廠。
當東廠建成後,眾太監都是欣喜若狂,將之視為承載他們太監希望與夢想的聖地。
而周思雨也非常鄭重地在廠公手札中記錄下了這一切,並敦敦教導後繼者盡忠職守。
可惜好景不長,那些繼任者就走入了歧途,為了一己私利,不惜殘害百姓,冤死大臣,
讓東廠成為邪惡、殘暴等罪惡的代名詞。
儘管期間也出現了護賢臣,保太子的懷恩。
持身中正,敢於直諫的李芳。
堅守“祖宗法度,聖賢道理”,被人稱為佛的陳矩。
可惜這樣的人太少,給百姓的實惠也不多,名聲遠不及王振、劉瑾、魏忠賢之流,以至東廠在民間臭名昭著。
王承恩想到這些,不禁搖了搖頭,有些不甘,卻又無奈地走出了小廳。
隨後他又穿過正廳,來到西邊一座建築別緻的祠堂前。
在祠堂的正前方坐落著一塊牌坊,上面有朱棣御筆親書的“百世流芳”四字。
王承恩看到這四個字,心中不禁一陣苦笑。
因為以東廠如今的名聲,流芳百世是不可能了,遺臭萬年倒是有機會。
這時,他突然聞到一陣腥臭與血腥味從牌坊的後南方傳來,眼中立時閃過一縷厭惡之色。
因為那邊是東廠的牢獄,也是人間的地獄,東廠的威名大都得益於此。
王承恩收斂心神,緩步走進祠堂,在懷恩、李芳、陳矩的牌位前點上三柱清香,並恭敬地行了一禮。
他默默祈禱一番後,才緩緩走出祠堂,來到正廳。
“友德,你去將刑官、隸役、緝事的主事人都叫來,師父有......”
“師父,您不是一直都想效仿鄭和大人,為我們正名嗎?”
“現在就是一個機會,若是您將東廠解散,那我們就只有永世揹負罵名了啊......”
王友德似乎有些激動,還未待王承恩把話說完,就急忙打斷了他。
王承恩聞言,眼中閃過一縷猶豫之色,隨即神情複雜地看向王友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