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忠而無謀亦害君(第1/2 頁)
史可法等人原以為叛軍最快也要凌晨才到,此刻聞報,竟皆愣住了。
“黃監軍,你不是說叛軍距此應還有六、七十里,怎會這快就到了?”
沈廷揚驚訝過後,有些不滿地看向黃宗羲道。
黃宗羲聞言,皺眉道:“下官是在百里外發現的叛軍,而且叛軍大都是步兵,縱使急行軍,現在距此應也有四、五十里。”
他說著,又有些鄙夷地道:“現今叛軍突然出現,想來是另有叛軍在諸位大人爭論時趕來,才會發生圍城之事。”
沈廷揚聞言,臉上不由閃過一縷怒色。
他本要斥責黃宗羲,卻被史可法制止了。
隨後史可法整了整衣冠,朝朱元璋行禮道:“陛下,叛軍來得突然,現今局勢危急,臣請立刻組織防務,同時趁叛軍立足未穩,派人衝出去求援!”
朱元璋見他先前雖有些寡斷,此刻臨敵還算果決,策略也算合宜,不禁對他有些改觀。
他剛要點頭應允,又聽到夏完淳的聲音響起道:“陛下,臣願帶領三百子弟兵殺出去求援,請陛下應允?”
史可法聞言,立時皺起了眉頭。
不過他這次並沒有反對,只是有些不滿地瞪了陳子龍一眼。
陳子龍本也覺得此事不妥,見到史可法的目光,剛要開口勸諫,又見對方示意不可。
他微微一愣,想到夏完淳生性執拗,要是此刻出言反對,又會惹起爭執。
若是陛下仍如先前一般猶豫不決,對大局反而不利。
隨即他想到之前陛下表現得十分英武,沒想到突臨叛軍,卻又犯了老毛病,看來果真如史可法所言,陛下先前只是一時激憤,本性並未改變。
就在他心中有些失望時,突然想起夏完淳講述陛下在京城夜驚中的表現,覺得對方應是有大韜略之人,又有些疑惑地看向對方。
朱元璋本在打量夏完淳,突然見到黃宗羲面帶不屑,雖懷疑對方是想借此吸引他的注意,不過他本就是要借叛軍之事試探眾人的能力,便看向黃宗羲道:“黃卿,你可有退敵之策?”
黃宗羲聞言,大步上前道:“陛下,請您給臣一千精兵,臣便可擊退北門的叛軍,護送陛下出城。”
朱元璋心中雖不以為然,但見黃宗羲一臉英氣,笑道:“你只需一千兵馬,便可護送咱出城?”
“陛下,不可啊!”
史可法不待黃宗羲答話,就高聲打斷道:“陛下,現在局勢不明,若是貿然出城,恐中了叛軍的埋伏,還請陛下三思!”
黃宗羲冷笑道:“史大人,您多慮了。”
“下官聽說郭升手下先前只不過五六萬人,經過數次大敗後,滯留在臨沂以北的殘兵多不過萬餘。”
“上次又在濰坊大敗,想來叛軍人數應不過四五千,加之他們要分兵圍城,每門最多不過千餘人,又何足道哉?”
史可法心中雖急,不過想到黃宗羲思想偏激,對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一套說法頗為欣賞,甚至還曾說出“天下為主,君為客”之語。
他唯恐朱元璋受到蠱惑,貿然出城遭遇不測,急忙反駁道:“就算臨沂以北只有萬餘叛軍,但臨沂以南呢?”
“要知郭升從臨沂突圍時尚有兩萬餘人,雖說有不少叛軍隨他去了濰坊,但滯留在臨沂以南的恐也不少。”
“加之山東多響馬,叛軍又善籠絡人心,誰知道他們現在有多少人馬,你這樣冒冒失失地帶陛下出城,萬一有所閃失,如何得了?”
黃宗羲微微一愣,隨即沉聲道:“下官剛才說過,臨沂以南的叛軍距此應有四五十里,所以此來必是臨沂以北的叛軍。”
“而且史大人剛才也說了,臨沂以南叛軍人數難以估計,若陛下此刻不出城,等叛軍齊至,憑城中的數千兵馬,史大人又有幾分把握能守住此城?”
沈廷揚見黃宗羲對史可法如此不客氣,毫無尊卑禮儀,有些惱怒地道:“黃監軍,你怎知來的只是臨沂以北的兵馬,若是還有其他地方的叛軍趕來呢?”
“要知臨沂附近多山川,先前朝廷多次圍剿,也是因此收效甚微......”
......
朱元璋見眾人又爭論起來,不由皺起了眉頭。
隨後他見夏完淳在陳子龍的示意下悄悄離去,不禁多看了陳子龍一眼。
陳子龍見到朱元璋的目光,便拱手請辭,待對方點頭同意後,也離開了書房。
“轟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