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李巖之殤(第1/2 頁)
“難道左羨梅說的是真的?”
朱元璋又看了一遍密信,喃喃自語地道:“若是如此,左良玉應也是知曉了此事,才沒有南下攻擊李若璉。”
“可吳孟明是潛入西安才查出此事,左良玉他們又怎會提前知曉,而且左羨梅為何要提醒咱,莫非他們父女之間真的有矛盾?”
隨即他又想起左羨梅昨日為左良玉求官一事,不由微微搖頭。
因為他想到左羨梅只是一女子,若失去了左良玉這棵大樹,縱使她再有才能,也不可能有多大作為,所以她絕不會做不利於左良玉之事。
“可根據黃粱的訊息,左良玉已經和鄒大先生背後之人斷了關係,為何李祖述和王德化都曾在武昌出現,難道他們並非同路人?”
“若是這樣,李祖述背後之人又是誰?”
“還有昨日左詠梅冒充狼兵之事,是有所指還是想轉移咱的注意力?”
......
朱元璋久思無果,微微搖了搖頭,緩緩起身,走到屋外的小院中。
這時已近黃昏,太陽仍拼命地散發著餘威。
朱元璋看著逐漸西沉的夕陽,心中突然一陣明悟,喃喃自語地道:“吳孟明的密信遲不來,早不來,偏偏在咱心有疑惑時送到,看來這裡面應有玄機。”
“若這是左羨梅的手段,那說明左良玉也不能確認西安之事,想借咱這塊石頭問路。”
“不過左羨梅應也知咱擔心南糧之事,所以才會想幫咱制服高傑和謝陛,因為只有這樣,咱才會放心離去。”
“這樣看來,她先前表現的愛慕、敬佩之情應也是想激起咱心中的豪情,以免咱思慮太多發現破綻。”
“若果真如此,盧九德的離去恐也是他們的手段,這樣不僅能讓咱快速平定山東,同時也留下郭升這個禍患,引出江南之事。”
“要是咱抵抗住了誘惑,並未返京,也極可能因擔心南糧受損而南下,到時她也可再次攪弄風雲,趁機搶佔地盤。”
朱元璋想明白此點,才稍稍放鬆一些,隨即又琢磨起西安之事。
其實他對此事並不太相信,因為李自成至今生死未卜,李巖又才智高絕,按理來說應不會這快就被高一功斬殺。
何況李自成既讓高一功留守西安,說明高一功的忠誠應無問題。
不過他也知道皇位之爭向來殘酷,若是李自成真的身有不測,高一功為了皇位,誅殺李巖等人倒也有可能。
要知世上沒有幾人能抵抗得了那種至高無上的誘惑,而高一功久在西安,實力遠勝於大敗而歸的李過、李巖等人。
再加上他上有李自成之妻高桂英相助,下得田見秀、牛金星為爪牙,要擒殺李巖等人也並非難事。
而且吳孟明現今就在西安,若沒有把握應也不會輕易稟報。
想到這,他又皺眉自語道:“此事無論真假,以鞏永固的疲兵,也難有所作為。”
“若咱真想做成此事,還得調動南兵和關寧鐵騎才行,這樣風險太大。”
“而且若此事是真,左良玉的速度必會快於咱,加之他手下多是降兵,招降也會比咱容易。”
“既然如此,咱不妨也來個投石問路,讓左良玉進逼西安,探一探虛實。”
“再就是高傑,咱先前還擔心將他調往別處,他會心有不滿,現在咱不妨將此事安在左良玉的身上,讓他去攻打西安,若事有不協,便讓他鎮守河南以西。”
“這樣一來,不僅可將武昌和山西隔斷,還能加劇高傑和左良玉的矛盾,同時河南東部的糧道也多了一份保險。”
“另外咱還可令李成棟鎮守濟南以東,這樣張煌言的壓力也會小些,到時咱再讓他訓練水師......”
朱元璋理清思路後,又將楊奇召來,吩咐他立刻派人趕往京城和大同,讓京城加強戒備、嚴令鞏永固不可出兵等事。
隨後他又緩步進屋,拿出坤輿圖,研究起江南的形勢。
沒多久,楊奇又走進來稟告,說鞏永固透過錦衣衛送來加急密信。
朱元璋聞言一驚,接過密信快速瀏覽起來。
他才看了幾行,臉上就露出驚詫之色。
原來根據鞏永固所述,西安確實發生了鉅變,而李巖也真的死了。
因為在三日前,李嫣帶著李巖的頭顱找到了任之華,哭訴著告訴他,牛金星誅殺了李家滿門。
任之華細問之下,才知李自成遇刺不久,女真鄭親王濟爾哈朗就率領鑲黃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