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尷尬的賜婚(第1/2 頁)
朱元璋聞報,皺眉道:“張卿,郭升在山東的殘兵到底有多少?”
張煌言躬身道:“陛下,郭升本有五萬之眾,在濰坊被末將和仁義伯(馬進忠)斬殺了差不多五千人,後來在臨沂又折損了三千多人。”
“剔除隨他南下的四千騎兵,以及我們這些天剿滅的殘兵,在臨沂以南的叛軍總人數應在一萬五左右。”
“至於臨沂以北的叛軍,末將懷疑已有不少南下,一時無法估算。”
朱元璋聞言,想起路振飛曾說在山東境內的叛軍最多不過一萬的言論,不由看了張煌言一眼。
他見張煌言面色如常,沉吟了一會,才開口道:“你既心中有數,為何當時不及時陳奏?”
張煌言躬身道:“陛下恕罪,路大人乃朝廷重臣,而且估算之法因人而異,加之當時郭升兵威正盛,末將擔心影響軍心,才沒有明言......”
朱元璋本是試探之語,此刻見張煌言考慮問題頗為全面,心中對他又多了一分欣賞。
他待張煌言講完後,沉聲道:“你且說說,現今該如何處理?”
張煌言沉思了一會,稟告道:“陛下,末將覺得山東境內不管是一萬,還是兩萬叛軍,都只是一支孤軍,按理來說,不應該如此高調。”
“末將原以為他們此舉,是為了聲援郭升,但現在郭升已經分兵,對江南的威脅有限。”
“可他們現在仍堅守濰坊,應是想借濰坊之事隱藏其他目的......”
他說著,又偷瞥了朱元璋一眼,見對方一臉從容,便繼續道:“末將先前派出的疑兵在一個時辰前再次遭到襲擊,並且是同一支兵馬所為。”
“可根據先前的情況來看,神秘兵馬應有兩支,而且是交替攻擊,所以末將懷疑,南方的幕後之人已經發生了分歧。”
“從郭升目前的行跡來看,他倒像成了疑兵,而山東的殘兵可能才是主力。”
“故末將大膽猜測,那些殘兵攻打濰坊是假,真的目的可能是在南糧,甚至是在......在京城。”
朱元璋聞言,心中微微點頭後,又試探道:“如你所說,叛軍在臨沂以南多不過一萬五千人,現今他們既要防守濰坊,又要分兵騷擾,剩餘兵馬應不多。”
“再加上濰坊距離京城有千里之遙,一路都有咱們的人防守,他們又如何去往京城?”
“至於南糧,則更無可能,因為南糧已改水路,濰坊已失去作用,再加上河南已經收復,咱完全可以透過河南運糧。”
張煌言皺眉道:“末將對此也頗為不解,只因叛軍先前攻擊糧船十分兇猛,這兩日卻消停了下來,才有此猜想。”
朱元璋知張煌言並非才智不足,而是訊息與閱歷限制了對方的思維。
他沉吟了一會,朗聲道:“張煌言上前聽旨!”
張煌言聞言一愣,隨即恭敬地跪下道:“末將接旨!”
朱元璋再次打量了張煌言一眼,沉聲道:“張煌言,咱封你為平南伯,授昭武將軍!”
“即刻點兵一萬,北上濰坊平叛!”
張煌言見朱元璋突然封他伯爵,並越級授予昭武將軍的封號,心中不由一驚,有些遲疑地道:“陛下,末將功微才薄,恐......”
“張卿,你勿需推辭,以你的功勞,封伯爵並不為過,何況咱還有一件要事託付於你!”
朱元璋不待張煌言把話說完,就高聲打斷了他。
張煌言聽說有一件要事託付於他,心中又是一驚。
不過他知此刻決不能再推脫,更不能猶豫,當即高聲應道:“末將此身皆陛下所賜,但憑陛下吩咐,縱使上刀山,下油鍋,末將也會完成陛下的吩咐。”
朱元璋笑著扶起張煌言,道:“好,不愧是咱的好臣子。”
他說罷,猶豫了一會,道:“你可知道左羨梅?”
張煌言躬身道:“末將曾聽人提及過,她是寧南伯之女。”
朱元璋道:“不錯,不過她現在不僅是左良玉的女兒,還是武昌縣主......”
朱元璋將聊城之事詳細講了一遍後,又看向張煌言道:“此女狡猾多端,咱懷疑李成棟之事就是她暗中指使。”
“其實咱此次讓你前往濰坊只是一個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希望你將此女擒來。”
張煌言見朱元璋雖說將左羨梅擒來,但在說此話時,神情明顯有異。
隨即又想到朱元璋曾說過可讓左羨梅入宮,有些遲疑地道: